工作简报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工作简报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第二季度工作简报(第八十二期)

2021-07-01  点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21年第二季度(4-6月)








202171


目录


基地动态与学术交流 / 01



最新论文目录 / 06


基地动态与学术交流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4月6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伊始,校党委副书记徐进功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潘懋元先生在线上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阵容强大,希望大家能为中心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校社科处处长高和荣宣读关于成立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决定。中心主任刘振天感谢了以顾明远先生为主任委员的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对中心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出席会议的林建华、钟秉林、谢维和、阎光才、邬大光等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发言,大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并对破解中心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达成了共识。


“大学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2021年4月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曼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国际论坛之“大学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曼谷)、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近30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本次会议。本次大会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学的理念及价值观、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大学在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智能化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等议题,与会代表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研制工作

专题调研工作会议在我中心顺利召开

2021年4月6-8日,为推进《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的研制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项目研制专家组在厦门帝元维多利亚大酒店召开专题调研会议。会议围绕《质量报告(2020年)》研制的总体要求与章节主题和写作提纲展开研讨。各专家团队就各自所负责章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会议针对各章节主题和写作提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与建议,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安排。


中心16篇论文在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获奖

2021年4月2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拟获奖论文名单正式对外公布,我中心16篇论文入选,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11篇。本届论坛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为主题,从今年3月份开始正式面向外界征集稿件,获得了全国各高校教育类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广泛关注,同仁学友们投稿热情高涨。最终,主办方共收到来自112所高校的615篇投稿论文,本院投稿数量达到66篇,贡献了总数的10.7%,在获奖的114篇论文中,本院获奖论文数量达到16篇,占比14%,在数量累积的同时保持了我中心一贯的高质量,展示了我院青年学子的学术潜力。


中心郭建鹏教授在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

近日,我中心郭建鹏教授等人在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题为Academic self-concept,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relationships and causal ordering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基于当前大学生学习研究存在的交叉、分隔、缺乏整合的问题,首次提出了一个包括环境、个体、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多方面因素的完整模型,并通过横向和纵向追踪设计验证了该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机制,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我中心师生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

2021年5月7日-5月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和《大学教育科学》杂志社协办。论坛分为开幕式暨大会专家报告、平行论坛报告以及大会学生报告暨闭幕式三个阶段。我中心别敦荣教授、王洪才教授、陈若凝老师以及多名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其中,王洪才教授担任大会学生报告点评专家,并于闭幕式上代表下届主办方作了现场发言,我中心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郭一凡作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代表在开幕式发言,博士研究生苟斐斐、凌鹊,硕士研究生魏锶梅、张靖佶、郭一凡分别于对应分论坛作报告。


黄维院士为我中心作专题报告

2021年5月10日下午,厦门大学高教讲座在我中心502教室开讲。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作题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双一流建设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刘振天书记、王洪才副院长、覃红霞副院长等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与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别敦荣院长主持。黄维院士从观天下·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大学问·横空出世莽昆仑、他山石·天下同归而殊途及策方略·兵以正合以奇胜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双一流建设的思考。黄维院士的讲座立意高远,磅礴的诗词、详实的典故穿插在其观点阐述中,精彩且发人深思。刘振天书记总结道,黄维院士是著名科学家、管理专家,同时,黄院士极具人文素养,对诗词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也颇有造诣。


教育研究院大楼(黄宜弘楼)提升工程捐赠仪式在科艺中心举行

5月10日下午,教育研究院大楼(黄宜弘楼)提升工程捐赠签约仪式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一号会议厅举行。香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企业家、慈善家梁凤仪博士代先生黄宜弘博士慷慨捐赠厦门大学,用于我中心大楼提升工程(为感谢博士伉俪义举,教育研究院大楼命名为黄宜弘楼),支持学校事业发展。捐赠人代表、香港勤+缘慈善基金董事局办公室主任兼主席高级助理招慧霞,厦门大学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邱伟杰,我中心别敦荣教授等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曾国斌主持。


我中心吕铖同志荣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月14日上午,福建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福州福建会堂举行。大会对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我中心办公室秘书吕铖同志荣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吕铖同志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共产党人》和学习强国平台所报道。他在六盘山下小山村三个春秋,在厦门大学扶贫战线上的两载耕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福建人民的嘱托、六盘山群众的希冀,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坚定践行者,把福建人民对宁夏人民的深情厚谊,耕织在宁夏六盘山下,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冀送到了红色苏区诏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行

202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预评审会

2021年5月17日下午,我中心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预评审会在401室召开,会议由副院长王洪才教授主持。中心的别敦荣教授、郭建鹏教授、徐岚教授、林敏助理教授、蔡秀英助理教授及部分申报课题的博士生参加了评审会。会上,申报课题的老师和博士生们,各自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研究计划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同时提出了诸多撰写课题申报书存在的疑惑。与会专家主要围绕课题申请者的申报材料,针对性地点明问题,并进行了一对一式地指导,提出极具价值的修改建议。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行43周年院庆学术周活动开幕式

2021年5月17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3周年院庆学术周活动开幕式在院五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邱伟杰,名誉院长潘懋元先生,原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邬大光,厦门城市学院原党委书记潘世平,社科处副处长林木顺,以及院全体师生和各地校友,大家线上线下共襄盛举。开幕式由院党委书记刘振天主持。开幕式上举行了修葺一新的学术报告厅启用仪式。邱伟杰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和别敦荣院长共同为学术报告厅的启用剪彩。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3年院庆教师论坛(六)及闭幕式

2021年5月21日下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3周年院庆学术周教师论坛在502报告厅举行。我中心别敦荣教授做学术报告,我中心师生、院友以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师生2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报告。别敦荣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关于开展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若干思考》。报告主要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对象是什么和如何研究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展开。随后,我中心王洪才教授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3年院庆学术周进行总结发言,并宣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3年院庆学术周活动圆满结束,对为学术周辛勤付出的师生表示感谢。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师生来我中心学术交流

5月21日,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卢彩晨教授、包水梅教授及该院2020级全体硕士生光临我中心参加43周年院庆学术周活动。在院友论坛及教师论坛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师生与汇报嘉宾及我中心师生就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探讨。


刘振天教授为我中心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1年6月7日上午,中心主任、院党委书记刘振天教授作题为《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新文化运动”》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的第三辑第四讲,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潘先生、王洪才副院长、覃红霞副院长等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随刚主持报告会。刘振天教授从新文科与新文化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背景和动因,新文科建设中我们要担负的使命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如何实现超越迈向卓越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思考。


中心师生赴诏安开展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为落实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展现新时代教育研究者使命担当。2021年6月22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分队一行赴漳州市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开展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此次调研由厦门大学院团委书记魏艳老师、党务秘书吕铖老师带队,调研团队由2020级博士生凌鹊、俞兆达、季玟希、王怡倩,硕士生王君仪、王润青组成。团队一行受到诏安县郭孟超副县长等领导的亲切接待,诏安县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政府办、人社局,及西潭镇、山河村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中心学生团队首次进入厦门大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斩获二等奖

2021年6月26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情系山河“政校村”项目团队参加第七届厦门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项目团队由来自我中心的2020级博士生凌鹊、俞兆达、季玟希、王怡倩,硕士生王君仪、王润青组成,凌鹊担任队长。本项目主要源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结对帮扶的基础,意图依托山河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优势,改变山河村存在文教优势无法发挥、农业生态资源整合性差的问题。经过评委组评议,情系山河“政校村”项目团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据悉参加本次比赛的项目多达2500个,学生参与人数突破10000人。本次的团队获奖也是实现了我中心在此类比赛中“零”的突破。


二、最新论文目录

潘懋元 陈斌:论作为交叉学科的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2021(04)


刘振天 俞兆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

《高等教育研究》2021(04)


史秋衡 季玟希:我国大学职能内涵嬗变的多维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2021(04)


史秋衡 王春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现实价值、内涵环节与实践路径

《中国高教研究》2021(04)


别敦荣:“双循环”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意义

《中国高教研究》2021(05)


陈斌:从“表现主义”到“本质主义”——大学学术评价指标化的支配及其超越

《高等教育研究》2021(05)


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统一—再变式

《中国大学教学》2021(06)

史秋衡 谢玲:“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价值逻辑

《中国高等教育》2021(11)


洪志忠 王怡雯 许苹:正视平凡,回归人的教育

《福建教育》2021(17)


















1

上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第三季度工作简报(第八十三期)
下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第一季度工作简报(第八十一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