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动态
林蕙青博士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并作学术报告
2019年5月17日,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博士受聘为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并出席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庆学术周论坛,向全校中层以上干部、辅导员和中心师生作了题为《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全面提高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专题学术报告。林教授就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方向要求、目标要求、任务要求、改革要求、时代需求等六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刘宏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高教讲座
2019年4月26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宏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高校师资的引进、培育和绩效考核机制: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的学术讲座。刘教授对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战略与卓越成就、学校师资引进程序、学校师资绩效考核程序及评价指标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并提出了对于中国高校的六点借鉴意义。
蒂娜·贝斯利教授、迈克尔·彼得斯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蒂娜·贝斯利与迈克尔·彼得斯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教育全球化研究》的学术讲座。他们认为,全球化研究是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维度的研究领域,在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也需要回溯历史去寻求整全的图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莫家豪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高教讲座
2019年4月27日,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部主任莫家豪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Contesting Globalis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的学术讲座。莫教授通过分析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弊端,为东亚国家提出均衡发展的应对策略,以解决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平衡和日益高涨的反对全球主义浪潮等问题。
Catherine Montgomery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4月30日,英国巴斯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高等教育学专家、中国和东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Catherine Montgomery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Surfacing “Southern” Perspectives on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Doctoral Theses as Alternative Forms of Knowledge的学术讲座。Montgomery教授探究了当今国际学生主要依赖“北方视角”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现状,并对博士研究中是否可以发展“南方知识”与“南方视角”进行了畅想。
迈克尔教授、艾米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4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荣誉教授迈克尔·A·彼得斯教授和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艾米·雪佛顿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英文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讲座。迈克尔教授强调了“join the society and learn the society”的重要性、参加学术会议的重要性以及与同行进行合作的重要性。艾米教授向大家传授了如何有效呈现论文观点、如何组织论文逻辑关系、如何保障论文质量等写作技巧。
村泽昌崇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13日,广岛大学村泽昌崇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大学治理的效果分析——倾向得分·因果关系推断》的学术讲座。村泽昌崇教授运用RCT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手段,以对照效果的不同。他提出,在结构层面,治理的运作取决于机构内部的共同理解;而在院系层面,治理的运作取决于院长对权力集中认可的多样性。
程方平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办好高等教育只有一个标准吗?》的学术讲座。程教授认为,不能把大学评价标准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与特色,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国外的标准,而应反思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如何做到不失去中国特色、中国根基。
刘海峰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17日,中心刘海峰教授为师生开设题为《破“五唯”中的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学术讲座。刘教授从历史、现实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与剖析了“唯分数”和“唯升学”问题,指出了当今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两难境地。他认为,升学考试是普通家庭阶级晋升的重要通道,部分中学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国情和社会背景。
王洪才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17日,中心王洪才教授为师生开设题为《学院办大学:理想·现实·进路》的学术讲座。王教授从“学院办大学”的释义开始,阐述了对“学院办大学”的理解,提出了他的初步“理想”,并指出了“学院办大学”的难点及原因。他还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提出了“学院办大学”的改革进路及展望。
别敦荣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17日,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为师生开设题为《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的学术讲座。别教授对推进大学课堂革命的重要性、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等作了系统论述。他认为,课堂革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以教师发展中心作为课堂革命的策源地。
刘振天教授、陈武元教授、邬大光教授为中心师生作学术报告
2019年5月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刘振天教授、中心邬大光教授、中心陈武元教授分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刘振天教授报告的题目为《作为外部质量保障的教学评估:治理·分类·效用·周期》,他从如何看待评估、评估与高校分类的关系、教学评估的效用、评估的周期频次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陈武元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高校三大职能与其经费筹措能力的关系研究——美日比较的视角》,他以历史视角和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为分析框架,分别对美国、日本高校的三大职能及其经费筹措能力作了详细介绍。邬大光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兼论高等教育研究为谁服务》,他认为,提升高等研究的服务能力应当处理好直接与间接、长远与当前、决策与启蒙等三对关系。
Lourdes Tanhueco-Nepomuceno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21日,菲律宾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Lourdes Tanhueco-Nepomuceno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Engaging with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Opportunities for Philippine Universities的讲座。她主要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菲律宾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菲高校如何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
卢晓东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21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为中心师生作题为《超越因材施教》的学术讲座。卢教授从现实案例、语义学、历史学、哲学等角度出发,对“因材施教”提出一定质疑,强调“超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李福华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22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福华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题为《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学术讲座。李福华教授系统阐释了“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概念与边界问题,并对如何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应强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应强教授为中心师生作题为《走向准市场化治理: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方向》的学术讲座。张教授对“准市场化治理”和“类市场化治理”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区分,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双重体制下的类市场化治理,并就如何从类市场化治理走向准市场化治理提出了几条途径。
董云川教授为中心师生开设讲座
2019年5月25日,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董云川教授为中心师生作题为《教育研究的个人省思——黑老兔的执迷心路》的讲座。董教授从他个人的研究经历与反思切入,介绍了他八年的新年寄语,并以解书的方式分享其研究心得。他还对“理论缘何指导不了实践”展开了反思,呈现了他正在做的一些扎根研究。
二、学术交流
钟秉林教授率北师大师生游学团来访中心
2019年4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钟秉林教授带领师生游学团到访中心。游学团与中心师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共话高教改革与发展。中心潘懋元教授、别敦荣主任出席座谈会,并与钟秉林教授一道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发表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别敦荣主任为游学团及中心师生开设题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基于个人经验的思考》的学术讲座。别教授基于个人丰富的学术经验,阐述了学术研究中问题的价值,列举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五类问题,并就如何培养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发表了四点看法。
潘懋元教授、别敦荣教授带领2018级博士生
赴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调研
2019年5月19-24日,中心潘懋元教授、别敦荣主任带领2018级全体博士生赴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团围绕产业伙伴型大学建设、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校园建设等三个主题,通过参观校园、听取报告、参加座谈、考察实训基地等方式对学校办学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各调研小组还分别开展了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多样的深入考察,并在调研反馈报告会上作了专项反馈报告。在调研期间,别敦荣教授作了题为《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思考》的专题报告。
中心师生代表参加“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9年5月24-26日,“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中心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以及部分硕博士生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刘海峰教授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致辞,并作了题为《科举学: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的主旨报告。张亚群教授作了题为《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文化变迁与察举选士》的大会发言。
郑若玲教授参加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判会
2019年6月2日,中心副主任郑若玲教授应邀参加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部分发达国家大学入学考试招生政策研判会”。郑教授作了题为《美国高校招生最新改革动态及其效果》的报告,受到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的关注与好评,并被邀撰写专报件上报教育部相关领导参阅。
林金辉教授出席“第十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
2019年6月24-26日,“第十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心林金辉教授主持年会开幕式,并代表组委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将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落到实处》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主动适应。
潘懋元教授、别敦荣教授参加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揭牌典礼
2019年6月28日,中心潘懋元教授、别敦荣主任参加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揭牌典礼,对该校三十余年办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致以由衷的祝贺。潘懋元教授与中国工程院胡永康院士、福建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林海峰处长、泉州市人民政府周真平副市长、泉州市教育局黄世界局长、晋江市人民政府张文贤市长、吴金营董事长、臧树良校长一同为学校揭牌。
三、最新论文目录
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中国高教研究》2019(06)
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
《中国高教研究》2019(06)
洪志忠:大学课堂变革中的学习转型
《中国高教研究》2019(06)
别敦荣:新时代医科院校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方向
《中国高教研究》2019(04)
刘海峰: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推进
《中国教育学刊》2019(06)
刘海峰: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江苏高教》2019(06)
史秋衡,季玟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大学职能的演变与使命的升华
《江苏高教》2019(06)
郑若玲,万圆:扩招百万,高职可试点“开放入学”
《光明日报》2019-05-14
主编:郑若玲
责编:王玉梅
助理:徐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