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工作简报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第四季度工作简报(总第六十期)

2019-02-22  点击:[]

  1. 学术交流

    阿特巴赫教授作题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报告

20151030, 美国比较高等教育学家、比较高等教育专业研究开创人阿特巴赫教授到本中心讲学,并作《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南强学术讲座。

首先,厦门大学副校长、我院邬大光教授对阿特巴赫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厦门大学向阿特巴赫教授颁发了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随后,阿特巴赫教授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

阿特巴赫教授首先表达了参与此次报告会的荣幸,并欢迎大家在他的报告后踊跃提问与探讨交流,阿特巴赫教授将自己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大家,报告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阿特巴赫教授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表示了认可,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中国高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组成,其中有与世界一流大学媲美的高校,但也存在大部分高校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无异,他认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需要注意改善的。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将面临着各种特殊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中国高校要开拓视野,关注全球高等教育变化,中国的学术系统必须与国际共同体建设性地进行合作。

阿特巴赫教授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和经济的联系,探讨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总结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即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质量。阿特巴赫教授通过阐发中美两国高等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与毕业率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关注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的同时,还要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同时提出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有杰出的大学成为世界科学与学术系统的一部分。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私立高等院校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在于私立高校可以帮助政府缓解高等教育财政与资源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私立学校的创建者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从中获益,这就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监控私立学校的管理和质量体系。阿特巴赫教授就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未来的高教发展中语言系统选择、国际化战略制定、学费制定、人才流失、教师发展、学校自主权等方面分享了他的研究案例,同时就各个方面给予了相关建议,也对中国高等教育在竞争性世界中的发展赋予很高期望。

报告结束后,潘懋元先生为大家介绍了阿特巴赫教授与中国高等教育之间的深厚缘分,表达了对阿特巴赫教授关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精神的崇敬。潘懋元先生总结阿特巴赫教授的演讲时提到,阿特巴赫教授的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体系不平衡的问题是非常准确并且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力图扭转的方向。同时潘懋元先生也针对阿特巴赫教授的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潘懋元先生认为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也同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学习。

阿特巴赫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这是一场学术的盛筵,,报告引发了在场学者及学生的共鸣,大家都向教授积极提问,针对大家的问题阿特巴赫教授一一耐心解答,问题涉及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高校学费制定、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非政府组织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学术期刊、与非洲国家的高校联系等。最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代表学院送上象征友谊的礼物,并表示对阿特巴赫教授的主题报告的感谢,阿特巴赫教授的主题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所有与会学者与师生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教授现任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权威期刊《高等教育评论》主编,曾任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是美国比较高等教育学家、比较高等教育专业研究开创人,在国际比较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中心举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1030日,“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如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会议邀请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原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阿特巴赫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比较教育所副所长万秀兰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宋文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闫月勤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文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朱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进博士,华侨大学华人研究院吕挺讲师,澳门大学博士生黄芳等专家学者出席。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全体师生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主持。万秀兰教授做了题为“非洲大学的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兼谈中非高教合作”的报告。万教授围绕非洲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在知识经济潮流中变革和发展非洲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万教授指出,中非高教合作项目将为非洲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有利于充分挖掘非洲潜在的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连进军做了题为“The trend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东南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报告,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东南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并讨论了东南亚高等教育机构改革、学术重组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升等问题。连老师指出,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质量增长比例失衡的困境,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整个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徐岚副教授做了题为“BRICS :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的报告,徐老师从主要高等教育指标和高等教育合作两方面对金砖五国的情况向与会师生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和比较。华侨大学华人研究院吕挺老师报告了中国人在非洲受教育的情况。他认为中国人在非洲受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需要在非洲建立政府支持的为中国人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

专家们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引发了大家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与会师生围绕“办海外高等教育机构和在本国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区别?”“怎么样选择最合适的合作机构,既能为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最大的援助,又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促进作用?”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潘懋元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与会专家们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长路漫漫,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和考察。

英国赫尔大学的两位学者来本中心作厦大高教讲座

119日上午,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Catherine Montgomery教授和Rania Filippakou博士在本中心502会议室作了题为“Are there new and emerging paradigm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的厦大高教讲座。

在报告之前,刘海峰教授对Catherine教授和Rania博士来本中心作学术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给予英国赫尔大学很高的赞誉,随后介绍到Catherine 教授是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专家,尤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最感兴趣。Catherine教授和Rania博士先后表示自己非常高兴来到厦门大学,很荣幸见到在座的师生,深切感受到本中心的热情,希望报告后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交流经验。

报告先后从“国际高等教育的背景”、“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的实例研究”和“国际高等教育冲突与融合的范式”三个方面呈现了中英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全球化高等教育的背景,诸如来自西欧高等教育传统的强烈历史因素、市场化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全球排名和市场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社会不平等,这些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报告详细地陈述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建历程,它是从战后一个松散小规模的高等教育群发展成为高度结构化的公办高等教育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英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法规明确本科生数、学费、研究基金、学科边界和质量保障等。报告还具体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当前的结构。Catherine教授和Rania博士认为中国的精英高等教育机构热衷于建立伙伴与合作关系,将此归因于高校间的竞争,高校通过联合的手段能够取得胜利,进而达到提高排名的结果。此外,报告还提到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对“211”和“985”小规模高等教育机构投入巨大资金,但这些精英大学在中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后报告表述了中国的民族大学,各民族大学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国际化程度和质量水平的差异。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

高教若干问题与我院师生交流

1117日晚730,第58期厦大高教讲座暨山海论坛教育研究分论坛在本中心502报告厅如期举行。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针对高教若干问题与本中心师生进行交流。

黄达人校长就大学的本质、课程建设、大学文化、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大学自主权、大学教师退出机制、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改进部署高校财政拨款体系等九个问题与各位老师、同学交换了意见。黄达人校长希望借助山海论坛这一平台,与大家分享对于高等教育目前问题的看法。别敦荣教授首先对黄达人校长关于人才培养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的论点表示高度赞同;其次他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转型,这对应着不同的道路。潘懋元教授认为,分类定位能否以专业作为基本单位,从管理走向治理,使得治理体系和治理人才走向现代化。王洪才教授也就加强大学自我反省能力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史秋衡教授总结时认为大学分类时应考虑到政府和学校的不同,所以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他同时分享了英联邦国家如何处理好规划与预算的经验。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严文蕃教授为本中心师生做学术报告

20151130日来自美国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波士顿分校教育领导系主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文蕃教授在本中心502报告厅做题为《中美教育比较:面对创新时代的教育挑战》的报告。

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严教授给大家展示了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的航拍图和校园生活的照片,介绍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交通环境,介绍了学校每年在新生欢迎会、校长互动、学生活动中心等方面的特色活动,阐述了该校的灵魂是教学,引出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严教授的报告主要通过比较美国现在与之前的上课方式的变化,介绍了在科技发展下产生的MOOC(慕课)和翻转课堂,并就其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紧接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通用设计的概念和实际案例说明了美国多元的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刘海峰教授作《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成果公开报告

20151230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在院502会议室作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成果公开报告。

刘海峰教授首先介绍了所负责的课题的概况,阐明了高考改革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介绍该课题取得的相关成果,包括单独标署课题名称的3部著作、19C刊论文、3份被部级机构采纳的咨询报告和发表在《光明日报》的高考研究系列论文获得教育部长的感谢批示等。最后,他对本课题的结论建议进行了集中阐释,指出“高考改革需要理性认识、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应把握全局观”,即正确的处理理想与现实、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高考的核心观点,如“文化国情决定高考模式”,“高考仍是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今天的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创造,“全国统一命题无法化解异地高考的困境”;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高考改革举措,如“必须建立以统考为主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维护高考秩序必须加强立法”,“减少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需要在试点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渐进地调整高校录取的区域配额,等等。

 

 

  1. 大事记

1.1018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在武汉举行60周年刊庆及庄凌学术奖颁奖典礼,本中心郑若玲教授获得该奖,应邀出席了“学术评价与学术创新高层论坛”暨颁奖典礼,并作为获奖者中唯一的女性作者在论坛上发言。

2.1017-18日,首届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论坛是在金砖各国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本中心副主任史秋衡教授应邀出席“新挑战、新举措 21世纪金砖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题的教育分论坛,并作《中国高校分类发展问题及改革思路》专题报告。

3. 12月,刘海峰、潘懋元、史秋衡教授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至此,连同已经获得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刘海峰教授已经获得6次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成为厦门大学文科历来获得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最多的教师。潘懋元教授成为我校唯一一位连续七届高校人文社科奖均有成果获奖的教师。

4. 12月,《潘懋元文选》英文版由荷兰博睿出版社(Brill Press)正式出版。该书精选了潘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关于高等教育的代表性论文20篇,共30多万字。《潘懋元文选》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唯一一本由博睿出版社出版的专书。

  1. 学术成果

  2. 学术著作

  3. 潘懋元著《潘懋元文选》,荷兰博睿出版社出版,201512月。

  4. 潘懋元,车如山主编《做强地方本科院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12月。

  5. 张亚群著《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12月。

  6. 武毅英编著《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12月。

  7. 学术论文

  1. 别敦荣,李家新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2. 张亚群高考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3. 张振,武毅英.英美城市化拐点中的高等教育走向及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上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工作简报(总第六十一期)
    下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第三季度工作简报(总第五十九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