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工作简报

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5年度第一季度工作简报(总第五十七期)

2019-02-22  点击:[]

一、 基地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重大项目之一: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招生考试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亚群教授

该项目正在原定研究计划顺利进行。本阶段,项目组成员共发表2篇相关文章,即(1)虞宁宁、张亚群:《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自主招考运作模式及其启示》,《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1期;2党亭军:《中国近代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考试制度研究》,《考试研究》2015年第1期。

重大项目之二: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林金辉教授

该项目正在准备结题中。

重大项目之三:中国科举通史

项目负责人:刘海峰教授

该课题正按原计划进行。

重大项目之四: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

项目负责人:郑若玲教授

该项目正在收集美国一流大学相关资料,完成部分访谈调研。

                                               重大项目之五: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内涵、方式与动力

项目负责人:潘懋元教授

本课题围绕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内涵、方式与动力,由八个子项目构成。

在大学教师发展理念与内涵方面,课题组成员详细梳理了国内的相关研究,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教师学术自由、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核心使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大学教师发展动力方面,已取得CD-RISC韧性量表中文版的使用权,已开展大学教师心理韧性现状问卷调查,在已有访谈基础上,完成了对985211以及高职院校访谈大学教师的访谈。

在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方面,课题组成员继续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的问卷调查和以生为本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校本研究,同时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QA项目开展大学教师发展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在应用型大学教师发展方面,课题组成员对合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的大学教师实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下一阶段拟对西安欧亚学院等高校进行实地调研。

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方面,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继续开展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访谈,并完成一所高职院校教师考核机制的案例研究。

在大学教师发展比较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继续开展对英国、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从历史学、组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其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中的制度环境和自身制度进行考察、比较和分析以探究国外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变化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深入了解香港地区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并完成了“香港地区大学教师发展历史与现状”调查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高等教育研究》(一类核心)上发表论文1篇,以专辑形式在《中国高等教育评论》(CSSCI)上发表论文6篇,在其他一般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重大项目之六:创造性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文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别敦荣教授

该课题正在按计划进行。重大项目研究任务之一,博士生李家新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学教学文化研究》已经完成定稿,将于5月答辩。项目负责人别敦荣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6篇文章。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

项目负责人:史秋衡教授

目前正处于课题调研阶段。2015212,由教育部主办,史秋衡教授汇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课题调研初步成果,获得好评。史秋衡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向厦门市教育局提交《台厦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研究》研究报告,被全部采纳。

二、 研究成果

[1] 别敦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 别敦荣,陈晨.2020地平线计划:欧盟研究创新计划框架(译).山东高等教育,20151

[3] 别敦荣,胡颖.历史与挑战:南非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译).山东高等教育,20151

[4] 别敦荣.战略规划与高校的转型发展..现代教育管理,20151

[5] 别敦荣.大学排名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

[6] 武毅英.建构新型城镇化中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载.中国高等教育,20151

[7] 武毅英.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载.江苏高教,20151

[8] 张亚群.教育史研究的文化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

[9] 郑若玲.弱势群体对高考公平性之评价.现代大学教育,20151

[10] 郑若玲.高考局限与招生改革.考试研究,20152

三、 学术活动

1.主办讲座

本阶段,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分别为本中心师生做了关于高考改革、高水平大学建设等的学术报告,为本中心师生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具体如下:

20141229下午,刘海峰教授为本中心师生作了题为“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形成与进展”的学术讲座,刘海峰教授以2014年关于招生考试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探讨热点作为切入点,阐释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大影响、积极意义和改革的原因,陈述了高考改革方案形成以及政策出台的过程,同时介绍了本次高考改革的内容和重点,指出高考改革的主题是公平与科学,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还具体讲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上海、浙江的情况。

2015112,张亚群教授为本中心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取向——‘985211工程与‘2011计划’透视”的学术报告。张亚群教授对“985211工程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提出“211工程是对建国以来建设重点大学政策的延续和扩展。继而,张亚群教授对“985211工程建设的成效进行了评论,认为此项政策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影响重大,参与其中的高校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一批中国重点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不断缩小,正面效果突出。随后,张亚群教授介绍了为弥补此前政策不足而推出的后续政策即“小211工程”计划,并以“洪堡大学的崛起”为例进行对比,有论有据。

201539,郑若玲教授为本中心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交流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学术报告,报告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切入,首先介绍了美国高校招生多元化的录取标准和多样化的招生计划。结合访学时所作的深入了解和对美国高考的研究,郑老师对中学成绩要求、课程学习、中学报告、课外活动、推荐信、提前招生、常规招生等美国高校招生录取的条件、要求和招生计划等逐一作了细致而又详尽的介绍,并归纳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主要特点。随后,郑若玲教授就美国高校招生近十年的改革热点作了简要概括,包括取消提前招生、废除《平权法案》、改革助学政策、改革SAT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可免试入学”改革。报告还不时结合我国高考改革进行对比分析。

2015330,应中心之邀,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开发研究中心黄福涛教授为本中心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学教师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国际问卷调查的分析”的学术报告。

2.参加会议

1) 1月,基地专职研究人员武毅英教授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学研究,每周参加东亚所组织的1-3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教和两岸关系。

2) 12324日,张亚群教授赴新加坡参加“生命如斯精彩——纪念林文庆先贤国际研讨会”。

上一条: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5年度第二季度工作简报(总第五十八期)
下一条: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4年度第四季度工作简报(总第五十六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