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度报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确定。经过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研究,并经学术委员会主任顾明远教授同意,两项课题名称分别为“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研究”与“在终身教育体系平台上的多种教育模式研究”,上述两课题已上报教育部社科司。
二、本年度基地学术会议举办方案确定:由海峡两岸著名大学轮流举办、此前已举行五届的“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今年将移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议拟于2009年10月28-29日举行,会议主题为“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的应对”、“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高等学校的实践:政策改革与院校研究”、“两岸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两岸高等学校合作发展模式研究”、“海峡西岸高等教育协作区发展模式研究”等几个方面。
三、中心承担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史秋衡教授。
本项目为期三年,研究期间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已于2008年12月经校社科处上报教育部社科司结项。至结项时,课题组成员发表了10篇课题署名CSSCI论文,以及6篇其他相关CSSCI论文和1篇非CSSCI论文,形成了基础性研究的系列专项研究论文集,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40万字的课题结项总报告。
(二)高等教育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课题负责人王洪才教授。
本项目为期三年,目前已经基本完成项目研究,2008年1月出版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专著一部。
(三)构建高校“全人”教育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谢安邦教授。
目前课题工作进展顺利。课题负责人作为外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进行中与研究中心积极配合,科学规划驻所研究计划,发挥课题开放研究的优势,以争取获得研究成果的较大突破。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与影响研究,课题负责人武毅英教授。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已联系厦门大学出版社,准备今年年内出版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与影响――以中央部委属院校为例》。该书分为上、下两篇,目前书稿正在修改完善于之中。近期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其一为《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上发表的“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向与人力资源配置关系的定量分析”,其二为《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5期上发表的“论高职定位偏差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报告包括“高校应届毕业生区域流向及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以部委属院校为主要案例(上篇)”,被教育部某直属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所采纳,有相关的采纳证明。此外,2009年3月本课题负责人武毅英教授及课题成员蔡虹焰、朱淑华等三人,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2009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及‘以创促就’教育模式研讨会”。会上武毅英教授做了题为“高校人力资本信号传递机制对毕业生分层流动的影响”的专题报告。
(五)民办高校产权、兼并、倒闭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邬大光教授
本课题进展顺利。课题组正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等理论视角入手,通过被兼并、倒闭的民办高校案例,形成明晰民办高校产权的方案与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六)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张亚群教授
课题组目前正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研究人员正以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从传统高等教育资源转化、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机构变迁、课程变革、人才转型等多重维度,全面考察和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动力、过程、特征和影响,深入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制约因素、基本经验和历史教训。
(七)中国与欧洲大学教师发展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范怡红教授
课题组目前正根据既定的研究计划和人员工作分工按步骤开展研究。近期发表的成果包括赵叶珠的《试论博洛尼亚进程的政策目标及基本特征》(《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5期)、 吴薇的《荷兰莱顿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与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吴薇的《荷兰莱顿大学医学教育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3期)等多篇专题研究论文
此外,2009年新获得立项的两个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走向与质量保证》(林金辉)、《高考改革与入学机会公平研究》(郑若玲)近期正在积极准备项目开题论证工作,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中心第一季度主要学术活动
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一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福建省共有18人入选,本中心刘海峰教授当选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2、2月26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根据合作意向书约定,双方合作的项目包括:就中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互相交换科研资料和信息、共同进行教育合作研究、互派访问学者及互邀参加对方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3、2009年3 月7日,由潘懋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AIA080001)和“做强地方本院校”(课题批准号:08QG01011,AGA080340)中期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行。
4、潘懋元教授主编的《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一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5、2009年3月13日到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新形势下高教研究机构建设与高等教育研究”,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变化。全国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学会负责人以及各省级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共计143个单位的173名著名高教研究机构负责人及著名学者。
6、王洪才教授结束了为期半年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活动于3月16日回国。
五、第一季度基地专职研究人员CSSCI论文发表情况
1、刘海峰.科举制与儒学的传承繁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史秋衡.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3)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江苏高教,2009,(1)
4、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江苏教育研究,2009,(4)
5、王洪才.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思考,复旦教育论坛,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