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工作简报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第一期工作简报(总第十七期)

2016-04-11 张仕婧 点击:[]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工作进展

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成立了“985工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计划在2005-2007年间,围绕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主题,开展“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与运作机制、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与社会协调发展”等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子项目有22项(见附件一)。现正本着公开和公正的准则,向校内外广大研究人员、学者公开招标。

附件一:研究子项目及经费

一、 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研究(4项)

(1) 中国国情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研究

(2)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研究(*)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研究

(4) 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与运作机制研究(14项)

(一)高等教育学制研究

(1) 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研究(*)

(2) 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研究

(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

(1)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结构研究(*)

(2)高等学校教学制度与课程体系研究(*)

(三)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1)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变迁与职能研究

(2)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的形式与机制研究(*)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5)现代公共管理技术与高等教育新管理模式的建构(*)

(四)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研究。

(1)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研究(*)

(2)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与收费标准研究(*)

(五)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研究。

(1)高校本、专科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

(2)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改革研究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三、 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4项)

(1)高等教育体系变革与社会流动研究(*)

(2) 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与女性发展研究

(3) 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与人口素质(*)

(4)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为重点课题,课题经费为8万;其他为一般课题,课题经费为5万。

二、高教发展研究中心报送2005年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计划

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报送2005年度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的通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2005年3月确定了拟招标的课题项目如下:

1、《高等教育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课题拟围绕高等教育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后的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等问题。成果形式为系列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专著。

2、《构建高校“全人”教育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研究》。课题拟从21世纪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入手,研究如何在高校开展“全人”教育,培养认同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成果形式为系列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专著。

三、高教发展研究中心本年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情况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对古代东亚世界和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也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100年来,众多中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科举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科举学”这一国际性的专门学问。为纪念废科举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100周年,总结科举制的千秋功罪,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科举制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发展,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将于2005年9月在厦门大学与有关研究机构联合举办“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会议主题:科举制与科举学

研讨专题:

1、纪念科举制废止一百周年

2、科举考试、科举教育及对现代的影响

3、科举制的政治、社会、文学视角

4、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

5、韩国、越南、日本的科举制与海外的科举学

6、其他与科举直接相关的研究议题

二、会议时间:2005年9月20-22日

三、会议地点: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四、举办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协办。

五、筹备小组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刘海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杨学为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员

李弘祺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东亚系主任、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希清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四、基地主要学科研究方向进展情况

(一)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一: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运行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王伟廉教授。

从2000年开始,本方向着重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进行了研究。现课题已完成,已进入结题程序阶段。课题负责人正通过学校社科管理部门与教育部社科管理咨询中心联系具体事项。

(二)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二:高等教育体制研究,课题负责人邬大光教授

本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了结题阶段。在高等教育体制研究总报告中,已形成了以第一篇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第二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三篇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研究成果。

(三)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负责人潘懋元教授。

课题研究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目前该课题也已进入了结题环节,数十万字的课题结题报告已经形成。“985”二期相关课题研究将从各具体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出发,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大众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结构。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和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30余篇,研究内容涉及比较研究、发展形态、高等学校分类、现代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巨型大学、新型管理体制、扩招得失、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大学城、公平与效率、产权制度、新型高职教育结构、学习型社会、网络教育等相关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等。

(四)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四:高等教育考试研究,课题负责人刘海峰教授。

课题顺利进行之中。课题最终成果《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含改革方案设想)基本完成。以本课题为基础,课题负责人作为首席专家于2003年12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为国家的高考改革决策提供切实科学的理论依据。“985”二期的相关研究项目将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课题已取得的重要研究结论有:

1、高考改革历来是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敏感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节点。

2、高考改革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作为一个高度甚至是过度重视教育的大国,且处在一个十分讲究人情、关系与面子的社会,中国的高考改革首先还是应该考虑公平性。国外尤其是美国行得通的制度和办法,如申请入学、注重推荐信等,在中国不一定可行。不全面考虑文化国情全盘移植外国的大学入学制度,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难以为继。

3、应兼顾理想与现实。理想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是使所有的高校挑选最合适的生源,使所有的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高校,体现双向选择原则的制度。但考虑现实中国的国情,不可能很快建立理想的招生考试制度。能够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的统一考试还将是招考制度的主体。应从现实出发,追求理想。大学招考改革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制约,才能使改革不致引发更大的社会和教育问题。

4、应采取渐进的改革方式。高考制度的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对影响重大的高考制度而言,渐进的改革比激进的改革要更可行。要在全面研究和长期规划情况下慎重的渐进地推行。

(五)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五: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泽�教授。

本课题正在按计划进行。课题负责人正结合从事实际高校领导工作的实践和经验,通过理论与实际相互对照,深入思考中国高校的内部管理问题。目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课题组正在进行并完成研究专著《科学与民主:我国大学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暂名)的撰写(计划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专著的章节计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定义的视角:现代管理及大学内部管理的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三章 国际的视角: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四章 规范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应有之义

第五章 决策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重要问题

第六章 学术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问题

第七章 教师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一种新举措

第八章 职员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一种新制度

第九章 学生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第十章 “巨型大学”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一种新现象[上]

第十一章“巨型大学”的视角:大学内部管理的一种新现象[下]

第十二章 思考与展望

(六)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研究方向之六: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题负责人谢作栩教授。

课题研究正顺利地进行中。课题研究预计形成研究报告及专著,其重要内容有:第一部分,国内外关于“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研究思想与理论。第二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地位的研究。第三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职能演变的研究。第四部分,国外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政策与改革实践的案例研究。第五部分,中国高等教育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现实基础分析。第六部分,知识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若干问题研究。预计2005年上半年完成本课题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全面修改、论证。

课题组在近期研究中,从21世纪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出发,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目标,以科学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为依托,将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融入到人才发展战略之中,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使命。

四、学术交流活动

1、2005年3月中旬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乔连全博士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国际比较教育学术会议。

2、2005年3月21日,来自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的杨景尧教授和台北大学师资培训中心的邱祖贤教授为发展研究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公平的追求与迷失》的报告,向大家介绍台湾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杨教授分别就台湾高校的学生、学校及师资三个方面来介绍台湾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并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出思考,指出要对高等教育的功能再思考,对高等教育的主体进行再认识,还要对高等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5年4月9日

上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第二期工作简报(总第三十期)
下一条: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第一期工作简报(总第三十三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