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晚,刚从北京“中芬高等教育论坛”归来的08级博士生徐魁鸿,在王洪才教授的学术沙龙上做了题为《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的学术报告。王洪才教授、邹海燕博士生、李青合博士生、访问学者杨桂英老师以及各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研讨。本次沙龙由博士生谢素蓉主持。
徐魁鸿博士生首先介绍了关于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代的几个标志:高等教育界学者开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开始反思;更加注重“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如何构建更完善、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等。其次谈到了质量与机会的问题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一个两难问题。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呼唤”一种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回应”来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他认为社区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两难问题的解决之道。他的报告主要分三个方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社区学院作为“回应”“呼唤”的必然性;社区学院对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重要意义。徐魁鸿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数据,证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需要大量的新形式的学校。最后他认为社区学院就是这种新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徐魁鸿报告之后,大家就社区学院的特点、社区学院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王教授点评到:“后”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后”,并非是后现代中的“后”,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后期。他指出,大家做学问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后大众化其实是指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未达到普及化之前出现的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新机遇。王教授引导同学们放眼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认为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相当成熟,如何成功地移植到中国使之适应中国的土壤是当下高等教育研究一大课题,希望徐魁鸿博士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能够有所创造。
后大众化确实为观察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
|
|
上一条:师资力量应如何培养?――记博士生林培锦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反思”的学术报告
下一条:郑若玲教授做客“鹭江讲坛”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