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举行了首届博士后出站报告,李仙飞博士作题为《反思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若干重要问题――基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战略性变革的视角》的报告,并顺利通过答辩出站。李仙飞博士于2006年进站,合作导师为谢作栩教授。
李仙飞博士简要说明了这一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哲学反思的方式,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历史时代理论出发,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指标体系、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识形态问题和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等重要问题进行论述。
李博士提出,可以从两个视角来划分社会形态,一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经济社会形态,二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技术社会形态。具体而言,从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看历史时代,必须考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应正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避免在实践中的“泛意识形态化”和“非意识形态化”倾向;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看历史时代,是超越意识形态、撇开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的,这是我们可以大胆向现存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的可靠理论依据。
本次出站报告及答辩委员会由副院长史秋衡教授主持,潘懋元教授、张亚群教授、武毅英教授和郑若玲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供稿:陈小伟)
|
|
|
|
Previous: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在宁波成功举办“两岸高等技职教育论坛”
Next:我院访学博士生李俊、彭荣础、李昕和任初明做学术报告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