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2010-10-11 张仕婧 Clicks:[]

10月9日下午,克立楼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研究部门的校长、教授、老师和学生共计400余人聚集在一起,籍庆祝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之际,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会议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天山主任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教育研究》高宝立主编和浙江师范大学眭依凡教授分别主持。
在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首先做了题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报告。报告阐释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以及“为什么要加快构建的脚步”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构想和希望。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校长做的“切实担负起服务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纲要”的报告指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研究领域过泛、问题意识不够凸显、理论研究成为主导、政策研究过于薄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钟秉林校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规范政策性研究、提高决策服务的时效性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主任的报告主要围绕“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避不开社会责任”进行,他指出:“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实践锻炼的,而非仅仅是从‘黑板上教出来’的”。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以《回归本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为题,指出了十个导致高等教育研究偏离真实状态的现象,并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邬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本真即培养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分别以《像潘懋元先生那样做高深学问――兼谈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问渠那得清如许”――潘懋元先生之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意义》为题,回顾了潘先生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自己对于潘先生的感激与崇敬,并立志要以先生为榜样做有责任担当、“顶天立地”的学问人的心态与决心。
短暂茶歇后,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以一项国际调查为切入点,对中美日三国的大学教师进行比较,积极汲取美日两国教师培养与发展的优势,对我国国内教师培养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如何提高国内大学教师的流动性等一系列有价值的疑问。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张红霞院长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带来的挑战》中提出了社会责任与国家需求、学术规范与学术传统、学术诚信与爱国主义三个议题。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黄葳教授以“国际视野下的大学创新能力建设”为研究主题,从大学的教师聘任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办学的使命即为地区、国家和人类创造知识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的观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庆教授对高等教育职能有了新的见解,即“引导和服务社会公众”。大会最后一位发言者是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李硕豪院长,他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默顿规范”,展现了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科学精神气质。
下午6时整,会议准时结束,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给每位与会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硕 吕文惠

Previous:学术盛宴,思想的火花在传递――记学术研讨会之“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分论坛
Next:理论争鸣 智慧闪烁――记学术研讨会之“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分论坛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