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理论争鸣 智慧闪烁――记学术研讨会之“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分论坛

2010-10-11 张仕婧 Clicks:[]

10月10日上午9点,主题为“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的学术研讨会第一分论坛于在厦门大学克立楼三楼报告厅开展。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由王伟廉教授和龚放教授分别主持。共有14位与会专家学者在本场分论坛上作报告。

王洪才教授的报告《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五种定义》,从五个层面论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理论系统、内容深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视野开阔。长江理工大学余小波教授用实证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社会责任进行研究与分析,概述了近十五年国内关于大学社会责任的研究。接下来的五场学术报告也颇为精彩。何雪莲博士在报告《诛心之论与橡皮泥―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中提出“社会责任请走开”,一语惊人,但细听下来就会发现此语是针对当下“社会责任”概念及标准不明确以及由此带来的实际应用中滑向诛心之论现象的批判性见解。此外,报告中“皇帝新装”的比喻、古今兼具的引例、形象的“橡皮泥”之说等都足见其思想之锐利的和批判之睿智。王伟廉教授穿插在几场报告中的点评,精辟有力又不失风趣幽默,尤其是快结束时信手拈来一句“当前学术界关于百分之二十抄袭与百分之八十抄袭之说就如同怀孕,要么怀了,要么没有!”,让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感其犀利与精妙。

短暂茶歇之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彭拥军副教授用“当下只有美女,没有美感”的形象比喻拉开了论坛下半场的序幕。下半场的报告同样也是精彩各异,包括彭拥军副教授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和责任》、宝力德教授的《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周廷勇博士的《试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等。每个报告结束后,专家与学者们之间的争鸣与交锋都引发了大家多角度的深思,正应了“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这句话。在龚放教授精彩专业的总结点评中,论坛下半场于11:30结束,整场分论坛也圆满结束。

此次举办的“潘懋元教授从教75周年庆典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由一系列主题分明、精彩纷争、风采各异的活动相继构成,而本场以“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分论坛则是其中一个很独特的亮点。它不仅呼应整个盛会的主题,更有理论的争鸣、思想的交锋和智慧的闪现。

                                                                                                                                       


 (09硕张盼供稿)





Previous:“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Next:精彩纷呈,硕果累累――记“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