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校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12月9日下午,我校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应邀赴贵师大作题为“为科举正名”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系“山海风流”学术文化系列讲座之一。贵师大副校长蔡永生致欢迎辞,并为刘教授颁发了该校客座教授聘书。讲座由贵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赵守盈主持,2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教授开篇便为大家介绍了为科举正名的出发点。他指出,为科举鸣不平并非想要片面地否定科举的弊端,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看待科举,了解科举的贡献和价值。他说,“科举”是一个已经被妖魔化的名词,科举制是一个被大众长期误解的制度,1905年以来占支配地位的对科举制的评价意见,主要不是根据科举制的全貌,也常常不是来自学术本身,而是受制于清末人士单一的科举批判观,科举制被认为是无法选拔真才,造成中国科技落后,导致官场腐败,滋生官本位思想的原因,科举背负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罪责。刘教授指出,只要深入全面地研究科举制,便可看出科举并不是完全属于腐朽没落的丑物,它跨越了中国不同朝代以及东亚不同民族和国家而被广泛应用,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一制度获得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
最后,刘教授还强调了为科举正名的必要性以及科举这一制度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社科处)
|
|
|
|
Previous:钱兰英老师为校本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
Next:《科学时报》开设“海峰随笔”专栏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