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2018-07-03 张仕婧 点击:[]

四十年矢志不渝,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前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刚刚于517日迎来四十周年院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厦大教研院与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始终“同频共振”,见证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由无到有、由有到大、有大到强的发展历程。2018629日上午,我院优秀院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教授基于他强烈的学科情感与学科使命以及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切身感悟,为我院师生分享了他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张应强教授从当前高等教育学发展存在的隐忧出发,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至少存在以下七大问题,即高教研究轰轰烈烈,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低下;学科政策整和“双一流”建的冲击使高等教育学风雨飘摇;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遭裁撤;高等教育学学科功用受到广泛疑;高等教育学学(学科)共同体内部一致性正在失;高等教育学学科建院校学科竞争而遭“悬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和学科情感日趋淡化。面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困境,张应强教授基于研究领域论与学科论的争论以及中西两种学科制度下的高等教育学发展趋向,提出必须要坚持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取向”。但同时他也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已然超脱了学校教育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更多进入了“社会层次”,从而也就超越了教育学这个高等教育学曾经的寄居之所,因而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或许是学科建设的破局立命之道。这一方面要与“作为经典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又要明确与“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此外,还需要突破教育学视界,把高等教育学沿着一级学科的方向进行建设,而这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学学者的奔走呼号、振臂高呼,还需要缜密严谨的论证与探索。


张应强教授的报告逻辑严密、论据详实、讲解生动,且因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话题与在场师生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因而激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应。大家纷纷就“开放的高等教育学与现有学科体制是否存在龃龉?”、“走向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与以往经典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研究对象为何?”、“高等教育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与教育学的关系如何处理?”、“现代的高等教育学建成一级学科存在哪些障碍?”等问题,张应强教授耐心倾听并一一给予解答。

总结环节,别敦荣院长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是厦大教研院历来就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思考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问题,既要关注理论问题,也要关注实践问题,学会“用两条路走路”,至于是否能够建成一级学科,则需要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一起努力。刘海峰教授表示听到本场报告很有启发,并高度评价张应强教授是高等教育学界思考学科建设最多、著述最丰、感情最深的学者,但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当中的“隐忧”提出商榷,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学在机构设置、申报课题奖项以及发表论文方面已然可以算得上是一门“显学”,危机似乎并不明显。

本次高教讲座由覃红霞副院长主持,别敦荣院长、王洪才副院长、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陈武元教授、董立平教授、杨广云副教授、陈兴德副教授、吴薇副教授、徐岚副教授、郭建鹏副教授、李国强副教授、郑宏副教授、蔡秀英助理教授、文静助理教授以及部分博硕士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供稿人:2017级硕士生 赵祥辉)


上一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张红霞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下一条:王洪才教授科研团队赴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开展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