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会议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张红霞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2018-09-25 张仕婧 点击:[]

2018922日晚,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张红霞教授在我院502报告厅为师生进行了题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的学术盛宴。

张教授从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这一问题。

第一,科学研究的概念。她通过对study, learningresearch三个单词的分析明晰了研究与学习的差异。建议我们在提出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前人研究的程度进行透彻了解。创新是研究的题中之意。如若研究问题提出的好,其研究自然会有创新。此外,张教授认为创新起源于质疑。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有会有思维定式,崇洋媚外,缺乏批判眼光的现象。在追求创新、追求“双一流”建设的今天,创新应该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

第二,实证方法的特点。张教授指出实证方法是科学方法的代名词。与人类学方法更鼓励共情不同,实证方法强调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具有可重复性、可积累性和可证伪性。实证方法要通过严格专业的训练才能实现;其可重复性是一种监督机制;可积累性则主要体现在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可证伪性则是指科学理论是可修正的。

第三,其他方法的功能。张教授分别讲述了实证方法和人类学方法各自的功能。实证方法可以分为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其是在思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类学方法更多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正。人是需要理解的,科学是需要解释的,所以我们要注重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的功能,以谋求教育科学研究的准确与严谨。

张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兴趣,大家提出了诸多相关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别敦荣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赞扬了张教授的专业修养和学者情怀,同时也对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现表示赞许。

(供稿人:2018级硕士生 孙士茹)


上一条:2018年首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函
下一条: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