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时节,全国120余位学者聚首姑苏城,参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这次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会议,经过两天紧张而热烈的研讨,很快就要顺利结束了,在此由我说一点简单的结语。
要结合苏州的特点来概括这次会议的主要特点,我觉得主要集中于革新与守旧、日新月异与守望传统的矛盾与统一。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州,我们很容易想起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看到新与旧、中与外、古与今和谐地融合。
传统与现代具有斩不断的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还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当今讨论得很多的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便与我们文化中好大喜功的传统心态分不开。许多高校一心想办成研究型大学或一流大学,即使是刚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院校,其新制定的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朝招研究生的方向努力。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多数高校一味往高层次发展肯定不合适,但具体到某一所高校来说,则是不足为奇。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教人要志存高远、止于至善,所以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西方也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在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高等学校大量升格的情况。值得思考的是,在重学轻术、重道轻器的传统文化环境中,不满足于现有的办学层次,总想将高校办成学术型的情况,到底是必须加以制止的现象,还是反映出一种必然规律或趋势?即使是被大家赞赏的美国加州大学规划系统,其中低层次的社区学院,也有校长很不甘于被永久限定不能升格。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自己是一名中国的高校校长的话,在所制定的五年或十年发展规划中,还是一直安心于原有层次,会不会被人看成是胸无大志?可是,假如高校不加以分类和定位的话,假如最后中国有十三亿个博士,到时社会如何分工?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是严复的名言。确实,旧的不一定都是坏的,例如,“怀旧”就是一种略带忧伤的美好情怀,“依旧”则是一个表达些许欣慰情绪且有点小资情调的词语。前些年流行的一首歌词改编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的现代歌曲就叫《涛声依旧》,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歌 “My Heart Will Go On”便译成《我心依旧》。有的东西是越老越珍贵,越“旧”越难得。文物是这样,友谊也是这样。我们知道,城市改造要防止建设性破坏与破坏性建设,特别是古建筑保护应 “整旧如旧”。然而,近年来有的高教改革似乎是为改革而改革,例如,本次大会报告中有学者提到个别省份的高考科目改革,五年中科目改了四次,朝令夕改、翻云覆雨,令中学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改革”是介于改良与革命之间的一个词语,既不能愚顽不改,又不能全盘颠覆。就社会进步而言,渐进的改良往往要优于突变的革命。如果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就不要急于抛弃旧有的东西。如何处理革新与守旧的关系,既与时俱进,又继承传统,既破旧又立新,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老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治大国若烹小鲜。”这里的“小鲜”是指小鱼,意思是治理大国要像烹煮小鱼一样,谨小慎微,不要不停地翻来覆去,否则会将小鱼翻烂。高考科目改革也是这样,要么不改,既然要改就应作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改了之后至少应实施几年才能看出利弊得失。就像煎小鱼似的,要等正在煎的一面煎到一定程度后再翻过来。高考科目如果不断地翻来覆去地改革,很可能将高考科目这条“小鱼”翻烂。我觉得高考科目改革有点像流行歌曲中唱的:“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出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些改革几十年一个轮回,最后实际上只是回归到原点。
今天,昔日仅属精英阶层的高等教育正迅速走向普通大众,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首从前精英时代的高等教育,令人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如何面对时代的呼唤和挑战,对众多的高等教育问题既加以批评,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值得我们认真谋划。知识分子应有批判的精神、批判的勇气和批判的眼光,只是在批判的同时还要注意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这里同样有一个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兼顾新与旧、除旧与布新,才会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和建议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一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感谢各位的参与,感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领导和师生,尤其是周川院长和袁书记,他们为这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两个单位的同仁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使会议获得了成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今年4月改名为教育研究院。经过26年的发展,厦门大学的教育学科已从一叶扁舟变成了一艘大船,目前,这艘航船正与全国同行一道在顺利前行。在苏州,大家都知道“月落乌啼都是千年的风霜”,有过“枫桥夜泊”经历的人,往往会怀有“涛声依旧”和“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期待。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建立了友谊和联系,无论是旧雨还是新知,都犹如握有一张旧船票,今后还欢迎随时登上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这艘“客船”,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千年的风霜,千年的钟声,都突出其古老悠久。我的发言通篇贯穿的主线也就是一个“旧”字。因此,如果要给这篇结语起一个题目的话,那就叫《涛声依旧到客船》。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刘海峰
|
|
|
|
上一条:我院博士后肖海涛作题为“寻找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研究”的学术报告
下一条:“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