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2008年会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等领导莅临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我院名誉院长、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懋元先生出席大会并讲话,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杨贤江亲属,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师生200余人参加了大会。年会开幕式由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宋恩荣主持。
杨贤江是我党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1949年以来,夏衍、茅盾等杨贤江战友写了大量的纪念性文章,第一次把杨贤江教育思想作系统研究则是从1953年发表在《光明日报》题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杨贤江”的文章开始的,潘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的专家。
该研究会经教育部批准,于1984年9月正式成立。二十多年来,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积极开展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活动,挖掘杨贤江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拓展杨贤江教育思想的研究范畴,出版了《杨贤江纪念集》、《杨贤江传记》、《杨贤江教育文集》、《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丛书》等一大批著作和论文,这些成果表明对杨贤江教育思想国际性研究有了良好开端 和重要进展,并开创了新时期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工作的新局面。本届年会对第三届优秀成果进行了评选和交流。会议收到了较高质量的交流论文33篇;参评论文(著作)18篇(部)。经评审,选出一等奖9篇(部),二等奖9篇(部)。
会上,潘先生作题为《与时俱进: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简要地回顾了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56年的工作历程,从1953年开始到现在,主要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53年以来至80年代初期,研究重点在于杨贤江如何把传播马克思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为中国革命服务的问题。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期至今,研究重点随中国政治、经济等转型而转移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方面。潘先生在会上指出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要结合现实社会与时俱进,认为其思想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具有积极意义。他还用“变与不变”的辨证思想,进一步阐述了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强调对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应抓住不变的社会主义教育性本质,适应不同时代变化的特点。“变”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不变”。最后,先生希望研究会借此次年会之东风,进一步学习、宣传、研究、实践杨贤江教育思想,弘扬杨贤江精神,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发挥独特的作用。
与会领导和代表一致认为,在纪念“五四”青年节89周年之际,召开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2008年会,深切缅怀杨贤江学习的一生、创新的一生、革命的一生,高度评价杨贤江为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革命斗争事业所做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杰出贡献具有特别的意义。
本届年会还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潘先生被继续聘为第六届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博士生余斌当选为该会理事。
(07博:余斌)
潘先生为大会作报告
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08年会主席台
|
|
|
|
上一条: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孙开键教授访问我院并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攻关项目顺利通过鉴定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