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4日至7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教育学)――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理论•研究•实践”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隆重召开。
该会议以博士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并邀请国内著名教育学专家与会指导,举行博士生专题学术报告和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在开幕式后,著名教育学家鲁洁教授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了一场题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两点思考》的精彩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围绕“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转型,转型的动因在哪里,以及教育的转型有没有边界”等问题,高屋建瓴阐述了鲁教授的智慧与观点,引起与会人员共鸣和深度思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刘海峰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到会指导,并担任博士生论坛分会场点评专家。刘教授在精到的点评之后还为现场的博士生们作了题为《谈学术论文的表达》简洁讲演,围绕学术之美、文字与健康等问题谈论了学术论文表达的四种境界:辞能达意,文从字顺;运用自如,流畅优美;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妙笔生花,出神入化。刘教授的精彩发言博得现场博士生们的一致欢呼与鼓掌,对博士生们今后的学术论文撰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次博士生学术会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共有七名博士生参会,分别为:谭诤、王刚、陈小伟、高燕、王爱萍、刘一彬、吴滨如。谭诤的报告题目为《近十年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变化轨迹和特点》,陈小伟的报告题目为《三种资本对不同民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差异分析》,刘一彬的报告题目为《里斯与特劳特定位理论对我国高校定位的启示》,王爱萍的报告题目为《范式转变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高燕的报告题目为《论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三种境界》。另外,王刚、高燕和王爱萍三位同学还分别担任博士生论坛分会场的主持人。
(刘一彬 供稿)
|
|
|
|
上一条:春兰秋菊,两校相竞――刘海峰教授在南京大学“行知学术论坛”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科举文献研究报告研讨会侧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