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上午9:00在嘉庚三220会议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杰出教授――孙开键(Hoi K.Suen)博士为大家作题为“鹿与猎狗:科举给现代测量学的教训”的南强学术报告。孙教授这次是第四次访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8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孙教授作为富布赖特项目的高级专家来我院作为期3周的访学。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华人学者――孙教授的研究领域颇多,如测试学理论、行为观察、高风险考试结果以及中国科举制度等,同时也和我院考试研究方向的同仁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参加这次学术报告的主要有潘懋元先生、刘海峰院长、谢作栩教师、史秋衡教授、杨广云副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武毅英老师、黄建如老师、王璞老师、吴薇老师等我院的教师,以及大多数的07、08、09级的硕博生和外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等。报告由史秋衡教授主持。
在孙教授正式开始之前,由我院的刘海峰院长给孙教授颁发“南强学术”奖牌。
孙教授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个部分,孙教授跟大家分享了心理测量学、信度、效度的概念以及信度与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传统测量学 “提高信度对考试有益无损”这个一般信念。但孙教授却提出了一个富有颠覆性的观点,“从中国两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教训:提高信度对考试有益无损这个信念很多时候是错误的。”接下来就是报告的第二部分,也是报告最核心的部分。孙教授以各个朝代的科举考试为线索,如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制、宋代的经义文到明清朝的八股文等,来梳理各个朝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影响效度与信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一个总得趋势:信度提高的同时,随着各个朝代选拔人才目标的变化,它的效度却在随之降低。孙教授从各个朝代的科举考试来探讨信效度问题。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结论部分。 从第二部分的逻辑证明自然而然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 比如高风险考试都会最终导致注重考试技巧:离开初衷的目标 ,改革考试方法只会引致注重新的考试技巧等。在报告最后部分,孙教授还用了鹿与猎狗来打比方,引得全场一片笑声。孙教授报告思路非常清晰,线索明确,观点新颖,给大家带来很多方面的启迪与思考,最终赢得了全场的一片掌声。
孙教授精彩的报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大家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一位曾经来自新东方英语老师提到了自己一个观点,认为新东方并非注重考试技巧,而是有其文化理念等。还有张亚群老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困惑,比如如何从高风险的考试中去选拔人才等。潘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场报告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从信效度这个全新的视角分析科举考试。证明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条理、有逻辑。刘海峰院长也总结了今天的报告会,他充分肯定了孙教授的报告,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进一步补充了报告者的观点。
(孙平 供稿)
|
|
|
|
上一条: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召开首次工作会议
下一条:林金辉教授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