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我院2010级博士生李雄鹰和2009级博士生周剑清在院会议室分别做了题为《后现代课程理论视域中的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和《背离与扭曲:十年高考语文之痛》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潘懋元先生、刘海峰院长等近十位老师以及我院30余名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的报告会。
在题为《后现代课程理论视域中的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报告中,李雄鹰博士生首先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研究缘起,指出在后现代课程理论视域下研究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引领大家重温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接着,他重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总结出后现代课程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内在性四个特征。与此同时,后现代课程又具有模糊性、难以操作、虚无主义、无序的四大局限。在此基础上,李雄鹰博士生还引导大家对我国大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反思,并就大学课程理论、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角色和课程改革的项目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题为《背离与扭曲:十年高考语文之痛》的报告中,周剑清博士生一开始以“大衣哥”朱子文和农民工诗人杨成军成功的事例引发大家对高考语文的反思。在一片对高考语文的骂声中,总结出高考语文屡屡受批的原因。接着,他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指出语文教学目标的应然和实然状态。最后,在具体的高考试题对比分析中,周剑清博士生总结出:“如今的高考语文试题由于在高考导向的作用下,已经呈现出考试内容“道”的痕迹太重、远离生活、偏向性写作、缺乏文体意识、写作真诚缺席等诟病。” 报告引起了在场广大师生的共鸣,周剑清博士生指出的问题让我们不禁思考:“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才能培养出理想中的人?”
在场师生对这两个主题都充满了兴趣,刘海峰教授、别敦荣教授、郑若玲教授、王洪才教授、杨广云教授、乔连全助理教授纷纷就这两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潘懋元先生对整场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供稿人:周文虹 李慧
|
|
|
|
上一条:郭建鹏助理教授在国际顶尖教育心理学刊物发表论文
下一条:晏成步、李木洲博士生做学术报告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