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efings

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Briefings

Home >> Briefings >> Content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第三期工作简报(总第三十九期)

2019-02-22  Clicks:[]

一、基地重大项目研究进展

1.《在终身教育体系平台上的多种教育模式研究》,负责人潘懋元教授。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共组织了四次集体研讨,课题组成员在终身教育本质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达成了一致认识。目前,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比较顺利,除了文献整理、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外,部分子课题成员赴国内及我国台湾地区对各地终身教育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本季度发表1篇课题论文:潘懋元、李国强,“正规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2010.4;另有四篇学术研究论文已经完成,即将投稿。

2.《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研究》,负责人刘海峰教授。本项目正按计划进行, 本季度发表1篇课题论文:刘希伟,“高考文理分合的历史与反思”,大学教育科学,2010.4

3.“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负责人林金辉教授,前期文献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

4.《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与影响研究》,课题负责人武毅英教授。本项目最终成果(书稿)约33万字已完成,8月底已进入结题阶段。

5.《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负责人张亚群教授。指导博士生车如山完成博士论文《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20109月初,通过论文答辩。

6.《高考改革与入学机会公平研究》,课题负责人郑若玲教授。按计划进行,本季度发表3篇课题论文:(1 郑若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4;(2 郑若玲,陈为峰,“高考录取公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考试研究,2010.3;(3)郑若玲 论“高考移民”与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关系,考试研究,2010.3

7.《中国与欧洲大学教师发展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比较研究》,负责人范怡红教授。已经展开了南欧考察,现正在整理考察内容与研究成果。

8.《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体系建构》,负责人王洪才教授。本项目现已进入结题阶段。

9.《民办高校产权、兼并、倒闭问题研究》,负责人邬大光教授。已申请结题。

10.《构建高校“全人”教育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研究》,负责人谢安邦教授。已申请结题。

二、主要学术交流活动

1. 914上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主席以及历史系讲座教授、哈佛商学院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资深杰出成就讲座教授柯伟林(WilliamC.Kirby)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访问。

2. 93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教授应邀在我院作学术报告。田正平教授作了题为《西方影响与中国近代教育──以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为个案》的报告,柳海民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3. 91潘懋元先生参加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并与该院教师进行座谈。

4. 825,潘懋元教授和邬大光教授应邀赴哈尔滨为黑龙江省各高校的领导干部做学术报告。他们的报告题目分别是《关于<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理解与实践》、《国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5. 824,林金辉教授应邀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题采访。827,《人民日报》18版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人民日报》记者倪光辉、赵婀娜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政策走向等,结合林金辉教授所提供的观点和有关资料所写的综述和评论,并以规范健康有序——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谈中外合作办学为题刊发了林教授撰写的专论。

6. 81819日,应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邀请,潘懋元先生为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作了《关于〈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理解与实践》和《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两场报告。

7. 86下午,来自台湾《通识教育在线》杂志社副总主编、台中弘光科技大学林孝信特聘教授访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与教育研究院部分教师在院会议室座谈。

8. 79上午,来自美国的中学教师代表团访问我院,与我院教师在院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

 

三、基地专职人员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1. 潘懋元:“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与实践问题”,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2. 刘海峰:(1)“高考改革推进的速度与条件,《大学教育科学》2010.4;(2)“科举政治与科举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39月被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特聘为兼职教授(4)入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评选的“百名有影响力的作者”(5)“世界顶尖大学印象”,载《科学时报》,201076日;(6)“苏东坡的感叹”载《科学时报》,201083日;(7)“科举就像古代帆船”载《科学时报》,201097日。

3. 王洪才:(1)“促进学生就业:当代高校一项重要新职能”,. 江苏高教, 2010.4;(2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独立、依附与转型”,教育发展研究,2010 Z13)“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0.4;(4)入选福建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4. 林金辉、刘志平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20107月出版;

林金辉主编《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20109月出版。

5. 武毅英:“论我国建设高教强国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基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视角”

《江苏高教》2010.04

6. 郑若玲:(1)《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以厦门大学为个案》,20108月获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20109月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3)提交的《福建省教育“十二五”规划应重视的问题》,被制作成省政协信息(省政协办公厅专报件)201085日第791期,并获副省长陈桦的批示;(4)入选福建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7. 张亚群:入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十周年庆“十佳审稿专家”。



Previous:厦门大学高教中心2011年第一季度(1-3月)工作简报(总第四十一期)
Next: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第二期工作简报(总第三十八期)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