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efings

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Briefings

Home >> Briefings >> Content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第三期工作简报(总第三十一期)

2016-04-11 张仕婧 Clicks:[]

  一、 基地最新课题立项

  潘懋元教授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立项:由潘懋元教授为首席专家投标的“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国家重点课题,经过答辩评审及规划办领导小组审批,最终中标并被立为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编号为AIA080001。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单列学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大(重点)课题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育学科最高等级的国家级项目。

  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近期进展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自2008年5月17日正式启用以来,新增了五所部属重点院校博士生质量调查数据库和大一新生调查数据库。五所部属重点院校博士生质量调查数据库包含四个子库,分别是应届博士生、毕业博士、博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培养单位负责人等。现在已经有部分统计结果可以直接查询。详细数据今后将陆续发布。大一新生调查数据库主要针对全国三十一省(市、区)若干所高校的部分2007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已经完成了问卷回收、数据录入、数据核对及清理、二次编码等工作。为了有效提高数据库的在线数据分析功能,请相关人员改进了原有的分析系统,进一步采用了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常用统计分析技术,以便用户直接处理数据,进而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现该系统已经初步完成,正在进行内部测试。

  三、2008年8月-10月基地人员境内外学术交流情况

  1、刘海峰教授为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学员作报告:2008年7月7日-7月27日,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海峰教授应邀为与会学员作了题为《大学历史:在古今中外之间》和《科举评价与高考改革》的学术报告。

  2、林金辉教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并出席答辩会: 2008年8月17-21日,林金辉教授应邀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并于8月18日出席该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8月20日林金辉教授还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了关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专题演讲。

  3、潘懋元教授等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 2008年9月6日-7日,以“大学办学理念与社会责任”和“两岸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中心名誉主任潘懋元教授以论坛嘉宾身份获邀出席,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作为组织者之一全程参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中心主任谢作栩教授、副主任史秋衡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7日下午,本届论坛通过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宣言》。

  4、刘海峰教授应邀访问兰州大学并做学术讲学: 应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邀请,刘海峰教授于2008年9月23日至24日访问了兰州大学并做学术讲座。刘海峰教授共为兰州大学师生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分别是:“正说科举”、“大学历史:在古今中外之间”、“教育科学研究之我见”。24日,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阎孟辉正式邀请刘海峰教授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刘海峰教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表示将于明年上半年再赴兰州大学。

  5、刘海峰教授参加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 2008年9月27至29日,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等部门共同承办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省曲阜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和美、法、英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刘海峰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本届世界儒学大会,并作了题为《科举制与儒学的传承繁衍》的报告。

  6、范怡红教授应邀赴瑞典、葡萄牙、荷兰、芬兰讲学与交流: 2008年8月初至10月初,范怡红教授应邀赴瑞典乌密欧大学作访问教授,在此期间还应邀于9月初赴葡萄牙寇伊布拉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访问期间, 范怡红教授不仅向欧洲各高校相关人员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中心的特色和合作交流情况,还就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下,如何促进欧洲大学与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7、潘懋元教授与史秋衡教授在上海参加系列活动:2008年10月4日上午,上海电机学院第四届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潘懋元教授应邀担任名誉主席,史秋衡教授应邀担任委员会委员。4日晚,潘懋元先生主持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在上海举行开题论证会。《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子课题。专家们对两个课题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5日,潘懋元教授与史秋衡教授应邀参加上海电机学院55周年校庆暨“新技术、新理念――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

  8、潘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出席顾明远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庆典暨教育思想研讨会:2008年10月11日,顾明远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庆典暨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心名誉主任潘懋元教授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应邀参加了这一盛会。 潘懋元教授在庆典上致辞,对顾明远先生从教六十周年表示了祝贺,赞扬了顾明远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高度评价了顾先生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他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9、刘海峰、张亚群、郑若玲教授等参加教育史年会,刘海峰教授当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2008年10月10日-12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河北大学举行。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及教育史专业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加研讨。 在理事会换届选举中,刘海峰教授当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

  10、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等参加“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14日-15日,由天津市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对科举制与科举学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作为科举研究的重镇和科举学的发源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及中心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大会。

  11、潘懋元教授出席《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个案研究成果汇报论证会: 10月16日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个案研究成果汇报论证会开幕式在苏州大学校红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来自清华、北大等十所大学的课题组成员汇报了本大学的课题进展情况以及编写纲要,潘懋元教授首先对清华大学的课题纲要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纲要的全面性和思想性,同时提出四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二是如何面对大学历史上一些负面事件;三是大学的重要人物是分散写还是集中写;四是该书的可读性问题。这四个问题也是该课题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给了所有与会者很大启发。

  12、林金辉教授出席“海峡两岸大学生人格之建构学术研讨会”: 2008年10月17-18日,由山东师大教育学院、“财团法人人格建构工程学研究基金”、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大学生人格之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大举行,林金辉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13、史秋衡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做报告: 2008年10月17日下午,中心副主任史秋衡教授应邀在华东师大高教研究所作了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对未来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出席报告会的有华东师大高教所的师生八十余人,报告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学生们踊跃提问,与史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14、史秋衡教授、武毅英教授、陈武元教授等参加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2008年10月17日至19日,2008年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围绕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回顾与展望”以及“教育经济学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两大主题展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大陆有关高校以及香港台湾约300余名教育经济学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各高校研究生们的热情参与。史秋衡教授、武毅英教授、陈武元教授及中心部分博士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武毅英教授作了报告。10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经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我院史秋衡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武毅英教授当选为理事。

  15、潘懋元教授、范怡红教授等参加2008亚太国际教育会议; 10月18-2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及其亚太地区教育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机构联合主办的2008年亚太国际教育会议在上海举行。潘懋元教授、范怡红教授、杨广云副教授及中心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大会报告中,潘懋元教授以《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一个教育未来学的命题》为题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论,提出了高等教育有可能在将来融入终身教育概念体系而消失的假设,引起强烈反响。

  16、范怡红教授参加在华东师大举办的中非教师教育培训班并做报告:10月21-22日,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非教师教育培训班”在上海举行,范怡红教授应邀参加并在培训班上做了题为“新课改与网络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四川教师教育与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专题报告,并与参加该项目的非洲和其他国家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Previous: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第四期工作简报(总第二十八期)
Next: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第二期成果简报(总第十二期)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