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评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和与公益性之关系
――我院博士生付八军做关于高等教育产业性与公益性之关系的学术报告侧记
3月20日,我院03级博士生付八军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和与公益性之关系”的学术报告。这场报告的内容是取自付八军博士生学位论文初稿中的一节。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由“高等教育的产业性与公益性”这一热点话题引出了产业性与公益性关系的问题。其次,界定了产业概念,并指出了高等教育事业在产业划分中的具体类型。第三,高等教育公益性具体的体现。最后,产业性与公益性的共存与冲突。报告结束后,武毅英教授、王洪才教授、肖海涛博士后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同学们也一一提出了各自的疑惑和看法,现场的讨论气氛显得热烈而有序。针对这一问题,潘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即根据先生点评的录音整理而成。
先生认为,产业性和产业化是同一个意思。当前存在着一些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概念理解不清所造成的问题。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不等于企业化,更不是彻头彻尾地成为企业,而是高等教育由于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这与“大众化”、“国际化”等概念是一样的道理。
先生主张,高等教育产业性与公益性的关系不应当被视为是对立关系,两者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因为事物的属性可以有很多个。只不过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根本属性,是高等教育的目的,而产业性则不是。后者是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条件之下体现出来的,是手段。潘先生还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例,指出若仅依靠国家的财政短期内无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但这并没有否认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更不会否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服务于大众化这个目的。在某些情况下,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一概否认手段的作用。
先生提出,讨论高等教育“产业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现实针对性。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介入其运作的过程中,因为高等教育的产业性与公益性的关系是由于高等教育介入了产业运作中而产生的,与高等教育公益性之间的一些矛盾也由此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应当注意如何针对现实来考虑问题”,先生提醒在场的师生们在研究和学习中务必注意这一点。
教育研究院 陈小伟
|
|
|
|
Previous:集美大学,刘海峰教授正说科举
Next: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副教授黄福涛博士回院做学术报告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