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刘海峰教授“正说科举”

2006-04-30 张仕婧 Clicks:[]

刘海峰教授“正说科举”
2006年4月24日,刘海峰教授在教育研究院会议室做《正说科举》的报告。刘教授是研究科举的权威人士,他长期致力于科举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科举学”,被称为“科举学”的创始人。
刘教授报告分为四部分,即:一、有关科举的反说与戏说;二、什么是科举;三、科举革废与文明冲突;四、“科举,非恶制也”。刘教授首先从大家熟知的如范进、孔乙己等小说人物出发,指出古人对科举的评价与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有关,落第举子在小说中进行创作,反说科举,但并非真实人物,而目前的教科书则有误导之嫌。刘教授紧接着列举了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如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苏轼、科学家沈括、教育家朱熹以及清官包拯等历史人物,来说明科举的“学而优则仕”的确可以选拔出真才,而无论反说还是戏说科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一元史观对历史人物进步与否的简单片面划分。刘教授认为科举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遵循以能力本位来代替权力本位。就科举革废问题刘教授认为除国人为兴办新式学堂而废止科举的因素外,还有外来势力的影响,如八国联军焚烧贡院对科举产生了极大冲击。刘教授进一步把科举废止理解为东西方两种文明体系冲突的典型事例。最后刘教授引用梁启超的观点“科举,非恶制也”作为自己的结论,并通过中韩对比,表达了对科举文明这一文化历史遗产保存的忧心。
在提问中诸多老师还就高考改革、考试内容、高考与创新以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提出了疑问,刘老师一一解答。



(供稿:04硕 巨玉霞)

Previous:俄罗斯著名杂志刊载我院召开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研讨会盛况
Next:也谈“大师”,再叙“经典”――读《英文教育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