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26日,我院顺利召开了促进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1月5日的学术例会上,与会师生代表在全院作了汇报总结。
2005年10月,我院与荷兰莱顿大学教学研究院开始有所接触。后经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与磋商,2007年3月底莱顿大学教学研究院正式提出希望和我院以及荷兰特文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召开促进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经过上报教育部外事司批准,我院从今年6月底开始正式筹备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就如何促进创新教育和创业型教育,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讨论,双方不同的教学理念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期间,与会的荷兰和中方代表们还参观了仰恩大学、厦门软件园和泉州古镇等地,加深了对我国闽南地区教育、科技与文化的认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汇报会上首先由06级硕士生陈素娜同学对此次研讨会作总体概述,主要说明了此次国际会议的背景和会议的日程安排以及会议分组讨论的主题。中间穿插着刘艳老师、肖海涛老师以及硕士生肖秋萍、陈为峰等对分会场的介绍。接着由07级硕士刘真珍同学介绍24日主会场情况,重点介绍了潘懋元教授、Nico教授和陈劲教授的主题发言。最后由07级硕士生张柯冉同学代表参加此次会议的志愿者发言,简单介绍了志愿者的工作和体会。他们共同合作,相互补充,介绍了各个分会场的情况、主要观点,并表达了个人感触较深的体会。这些感受主要有:应让学生参与到创建知识的过程中;大学教授要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创新的阻力;三螺旋创新理论是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与实际效果之间需要一个评价机制;创业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三轮互动式讨论有助于思维的扩展;荷兰全方位数字化教学对我们的启示。范怡红老师进一步对举办此次会议的理念作了说明,并对院方和参与筹备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报告结束时,谢作栩老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此次汇报很有创意,形式多样,介绍者发散思维多,自己感受多,听者被介绍者提问,但是对会议的精髓观点介绍不足。
总的看来,此次报告形式新颖,加强了师生互动,并配以大会纪实性图片,不仅是对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介绍和经验的总结,而且倾听到了学生的心声。
|
|
|
|
Previous:王洪才教授赴武汉参加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术研讨会”
Next:潘懋元教授等师生7人赴立陶宛参加学术会议归来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