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3月31日电,2008年3月29日,俄中高等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大学举行。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学者从比较的角度就俄罗斯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参与本次研讨会有来自莫斯科大学教育系,莫斯科大学继续高等教育学院,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厦门大学,中国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以及在莫斯科研修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等。
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公使衔教育参赞裴玉芳在发言时认为,普京总统2005年提出的教育工程对俄罗斯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她还向俄罗斯学者介绍了中国式创新大学建设“985”工程的情况。莫大教育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罗佐夫教授在和中国学者的谈话中,回忆起五十年代中国留苏学生的勤奋,并希望现在的留学生以他们为楷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黄立良博士对中俄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他认为两国教育发展潜力巨大,而两国间教育合作的也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莫斯科大学教育系访问学者、本次研讨会组织者姚望向俄新网记者表示,大部分与会学者精通俄语和汉语,对对方国家教育状况非常了解,用比较的方式进行讨论能够形成相互间的对话。
中国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广云副教授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杨广云29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俄中高等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随着苏联解体,原有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瓦解,俄罗斯价值观教育有缺位的现象。同时宗教正在渗入高校,高校用何种价值观开展教育还未定型。他表示,中国高等院校也正在积极从传统价值观中寻找本土资源。
在谈到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合作时,杨广云认为,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和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多向借鉴和双向借鉴。比如,中国的教育模式从借鉴苏联到借鉴欧美,目前也同时在关注俄罗斯教育改革的动态。而俄罗斯高等教育从以前的自成体系到现在向欧美借鉴,同时也在借鉴中国高教改革有关经验,比如统一高考或者是创新性大学建设。杨广云表示,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都希望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照搬其他别国的模式。
本次研讨会由莫斯科大学教育系主办,留俄总会莫大分会合办,留俄学人俄罗斯研究会承办。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提供学术支持。
|
|
|
|
Previous:刘海峰教授在北大教育学院作专题学术报告
Next:陈武元副教授做“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的学术报告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