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范怡红教授、徐岚助理教授和吴薇助理教授在院会议室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大学教师发展:西班牙大学考察与国际教育发展大会参会报告》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潘懋元先生、刘海峰院长、杨广云副院长等30多位师生参加了这次学术例会。
范怡红教授首先就本次出访背景与考察行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所主持的人文社科基地课题《中欧高校教师发展与大学质量保障比较研究》的研究框架――多维学术观(Ernest L. Boyer)与多维度整合研究视角。接着,分六个部分介绍了出访考察的内容、西班牙的相关教育政策和Red-U(西班牙大学教学联盟)和西班牙高校教师发展特色等。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班牙大学考察的缘起,进而还谈到博耶的多维学术观―教学学术、研究学术、应用学术和整合学术。还介绍了西班牙大学教师发展考察行踪及访谈。第二部分介绍了西班牙及其高等教育的概况,指出西班牙高校是根据学生能力的提高来设计课程。第三部分是关于西班牙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大学教学法》和《大学组织法》。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西班牙大学教学联盟,范怡红教授谈到了大学教师发展部及其运行机制,还有教师发展项目设计等。第五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关于为促进教学与研究合作创新而设的特色项目RIMA,介绍了RIMA项目运作方法,RIMA项目的影响力和教师发展部行动研究与实时评估。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狄乌斯托大学教师发展的情况,介绍了它的背景,欧洲教育结构调整计划与内部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等。最后范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供我们思考,比如:我们从西班牙大学教师发展能得到什么借鉴?我们需不需要在大学发展上做些什么?
接着吴薇老师主要介绍了国际教育发展联盟2010年大会的情况。吴老师首先介绍了国际教育发展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ICED)2010年大会的主题和开展形式。在场师生对大会采用的会前工作坊(preconference workshop)形式非常感兴趣,本次大会共有7个会前工作坊,大会通过分派有相关研究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学者主持工作坊讨论以促进与参会嘉宾的交流与沟通。吴老师还重点介绍了两个大会报告,分别是《处在十字路口:教育发展改进》和《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并呼吁在我国国家层面和院校层面建立高校教师发展的network。
徐岚助理教授在本场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为在场师生进一步呈现了其他分会场的一些报告,如教师发展与院校质量评估、大学教师质量国际认证、课堂评价与教师发展、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师发展、关于教师发展初期阶段障碍的研究等。大会上有学者提出是否将教师发展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大学教师质量国际认证是否能成为教师发展动力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进一步讨论。
报告结束环节,到场师生就本次大会上一些教师发展的疑问进行了提问。首先杨广云副院长对吴薇老师介绍的“关于教育发展规律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接着刘海峰院长提出“为什么教师发展能成为学科?”徐岚老师回答道:“主要是从它的重要性来看,平台得到重视,并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体系”。潘懋元先生的问题是:“工作坊与习明纳的区别在哪里?”范怡红教授指出习明纳有主讲人而且没有计划,大家交流比较自由。而会议工作坊讨论则更有计划、学习性,互动性更强、目的性也很强。
最后,潘懋元先生对整场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谈到了教师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同时,指出教师教育到教师发展的转变是从注重教师培训的、外在的需要到注重教师个体自身发展内在需要的转变,我国在实现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发展的转变方面还任重道远。
供稿人: 09硕李武静、09硕李优晶、10硕周丽娟
|
|
|
|
Previous:张亚群教授赴京参加“纪念陈垣校长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
Next:刘海峰教授出席“北京论坛”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