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博士生冯用军做试论从大众到普及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报告

2010-12-20 张仕婧 Clicks:[]

12月13日,我院09级博士生冯用军做题为“试论从大众到普及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的假设与验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武毅英教授主持,范怡红教授、张彤副教授、乔连全老师、吴薇老师、郭建鹏老师及院访学博士生、博士后及硕博士生等参加了学术例会。
在简要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渊源之后,冯用军博士生界定马丁•特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的经典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和修正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合称“特罗理论”―Trow Theory)的内涵与外延基础,并以特罗出版的英文论文和著作为脚本,重新诠释了特罗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六个阶段(孕育、肇始、发展、成型、修正和定型),指出特罗理论首创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rass Enrollment Ratios of Higher Education,简写为GER)为核心衡量、解释和预警指标。通过系统爬梳之后,冯用军博士生认为特罗理论是他那个时代比较和预警不同国家或地区高教发展水平、形态的最优化选择、所能达到的最高理论高度,但特罗理论存在“先天性基因缺陷”――GER作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和发展模式抉择核心指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并从质量预警、监控和保障维度论证了这一点。但冯用军博士生也指出,享受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福利”的我们,对于马丁•特罗教授及其理论既要心存感激,也要对其与时俱进勇于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给予充分肯定,更要勇担时代使命肩负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的后大众化理论重任。
在分析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念的历史演变基础上,冯用军博士生从量与质的维度划分了精英、大众、普及的“过渡阶段”及其细化阶段,提出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核心界说”及“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核心指标”――“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指标”(College and Higher Level Students Enrollment Per Million Index,CEMI)、“每百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者修正指数”(Number of College and Higher Level Citizens per Million Correcting Index,CCMI),CEMI作为目前的过渡衡量指标,CCMI作为参照指标Ⅰ、GER作为参照指标Ⅱ,认为大众到普及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具有十大特征,并比较了特罗理论与后大众化理论的差异。通过中国及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2007、2008年面板数据)在三大指标(GER、CCMI、CEMI)上的实证分析和双重验证,发现三大指标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可替代性,且CCMI指标相比GER指标更合理、更科学、更可靠、更具参考性,冯用军博士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快于特罗理论的预测,另一方面在2010进入后大众化后,将于2020年进入全民终身教育/学习(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阶段而非普及化阶段,高职院校和成人院校将承担更多使命。冯用军博士生也指出后大众化理论或新大众化理论仅是初步的理论假设,还有许多进一步修正的空间,比如核心指标和理论框架缺乏足够长时间序列模型的检验。
最后,冯用军博士生回答了师生提出的有关后大众化理论概念及其阶段特征的准确性、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等问题。


Previous:潘懋元教授等赴上海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
Next:钱兰英老师应邀为我校图书馆老师作报告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