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日子里,我院新学期第三次学术例会在院会议室举行。2009级博士生张劲英做流动的飨宴--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访学回顾的报告。报告由副院长史秋衡教授主持,潘先生和院里其他老师、访学博士生、博士后、教育博士及博硕士生50余人参加了学术例会。
张劲英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Moveable Feast 开场,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一年的学习收获和成果。
报告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她从繁华都会里的魅力名校――历史沉钩、成长掠影、强大师资、优秀生源、显赫校友、雄厚财政六个部分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基本情况。其中历史沉钩部分张劲英介绍了哥大的发展历史、建筑、校名、校徽、校址迁移等。接下来为了让大家对哥大有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再现了哥大的第257学年毕业典礼,典礼的一些细节体现了不同学院的风格。第三部分是这次报告的重点部分,介绍哥大教师学院。张劲英博士引用招生办主任的话TC,more than its reputation来评价教师学院对她的学术和个人成长的帮助。其中,对TC的用了最大(the largest)、最全(comprehensive)、课程(course)、多样性(diversity)、活力(vibrant community)等“之最”来概括TC的特色。最后,张博士就个人在TC的学习选课情况和论文设计的进展向大家做了简要的说明,并期待下次能向大家展示她的研究成果。她总结了本次访学:作为独立的研究者,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过去的一年学术盛宴,正如海明威的Moveable Feast一样,激发着她的学术研究继续前进。
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老师、访问学者、博士生、硕士生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在这场例会上的所感所想及其感兴趣的问题,与张劲英进行了探讨,针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赞许。潘先生博古通今,借用辛亥百年的契机,向大家介绍了哥大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及其对中国教育起的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胡适的实用主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以及杜威在中国的讲学无不始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对我院的老师和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国际化,以及和TC的密切联系就靠年轻一辈了。
|
|
|
|
Previous:重庆-201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分论坛“试兵练剑”――10博士生方泽强、文静做学术报告
Next:刘海峰教授参加国家“高考改革方案研制讨论会”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