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创新教与学――大学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光华楼举行。来自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都特蒙德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教学研究机构的130余位高等教育界知名学者和高校教育管理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复旦大学副校长陆�、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就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改革传统教学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与推行创新教学的呼声与实践已经成为各位与会代表乃至教育界学者达成的基本共识。与会代表在教学学术的视角下,围绕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师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分主题演讲和分会场报告两个环节。其中在第一环节由香港大学及悉尼大学的名誉教授迈克尔普罗瑟(“关于课程、教学和学习体验的学生调研”)、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从不同类型院校生师互动模式看学术职业分化中的教学学术问题”)、西安交通大学高教所所长陆根书教授(“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系”)、德国都特蒙德科技大学高等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约翰斯威尔特教授(“从教到学的缓慢转变――德国大学教学变革的趋势”)以及复旦大学高教所所长熊庆年教授(“如何应对公共服务问责: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首期《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分析”)作主题报告。
在第一分会场,王洪才教授做了《论大学创新教学三要素》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创新教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其三个基本要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激情投入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核心要素、教师的激情投入是动力要素和学生的热情参与是目标要素。创新教学构建的基本原理在于使学习内容有意义化,实施创新教学的基本策略在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而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是推动大学创新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王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
解德渤供稿
2012年5月22日
|
|
|
|
Previous:李国强老师做《高等教育与中国文化改造》的学术报告
Next:刘海峰教授主持的三项咨询报告被国家教改办采用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