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上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师生座谈会,隆重庆祝第40个教师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树涛教授主持。

中心别敦荣教授在座谈中分享了他对教师职业的感悟。他表示,教师是一份“青春”的职业。教师每天与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相伴,教育工作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知识永无止境,教师们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教学相长、求知若渴,这种敬业精神体现了教师职业的青春气息。教师作为引导者,追求止于至善,拥有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这种精神赋予教师职业青春属性。他结合自身从教经历鼓励教师们,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从坚守中汲取更多幸福感,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随后,中心邬大光教授以《忆·学·讲·做教育家》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小学生到博士生求学经历中与老师们的点滴趣事,特别是他与潘懋元先生的故事,引起现场师生的共鸣,潘懋元先生的大师风范,使与会师生更加深刻地感悟“什么是好老师、怎么做好老师”的真谛。邬大光教授认为,要区分“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以及“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的不同内涵,他认为,对教育家的理解和工作标准应该有四点:一是教育家爱学生要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二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三是老师既要留下有字之书,也要留下无字之书;四是老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还要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进步。他以这四点要求勉励师生要以躬耕态度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全体与会师生观看了央视教师节纪录片《国家记忆》之“教育家精神——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一起缅怀潘懋元先生等大师用一生诠释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观看结束后,与会老师们结合观看体会,从自身求学、从教的经历出发,围绕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如何传承教育家精神、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丰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等多方面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中心主任刘振天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表示,邬大光教授、别敦荣教授的人生分享以及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激发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师生对学习教育、从事教育、研究教育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坚定了对强国教育、教育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大学何以为大、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等问题,在教师节的“四十不惑”中,守正创新、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座谈会“彩蛋”环节,教育研究院团总支、研究生会的同学们精心策划了“盲盒悦起•感怀师恩”师生互动小游戏,向老师们表达节日祝福和感恩之情,座谈会在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贺卡和老师们开盲盒、喜提一枚彩色“锤子”的小惊喜中圆满结束。
师生座谈会感言:
陈斌副教授:
怀念先生 走进先生
十五从教,八十七载,
寿至期颐,霜鬓不坠青云志。
人不下鞍,马不停蹄,
精神矍铄,鲐背仍居第一线。
敢为人先,始创新学,
斗山望重,尊为学科奠基人。
严谨治学,笔耕不辍,
著作等身,甘为学界树楷模。
诚心为学,惟精惟一,
薄名精艺,全纳耄耋赤子心。
爱生如子,视院如家,
勉励后学,创设奖教期英才。
三尺讲台,循循善诱,
切磋琢磨,抱得桃李遍天下。
勤为人师,诚心务教,
杏坛传道,引领师德扬风范。
肖桐助理教授:小时候,因为受到家人的影响,我便期盼着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个梦想在历经漫长的学习求索后,终于在而立之年实现了。于我而言,教师绝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而关乎着“我是谁”,我的价值实现与生命意义。教学相长,我期盼着自己更为成熟,能够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引导,在连接中互相温暖也彼此成就。回首过往的成长历程,有许多给予我温暖、帮助与鼓励的老师、长辈,他们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我期盼并满怀欣喜地,在接下来的时光中,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将他们赐予我的爱、温暖和恩泽传递下去,让善意流淌。
黄依梵助理教授:教师节座谈会上,我深感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会上,前辈们分享的教育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内心的教育之路。聆听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每一次耐心的解答,每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做到“立德”“立言”“立行”的统一。总之,这次教师节座谈会使我受益匪浅,也加深了我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片热土和这块高地的热爱。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学识、更加高尚的师德,怀初心立德,行匠心树人,力争不负学生们的宝贵年华,并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级博士生傅道麟: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我参与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第40个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在各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中,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教师所具有的对学生的宽容与热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其中便是宽容与热烈的共同效应。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学生一点点进步的过程,也是教师一步步达到的崇高境界。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贺卡、有趣的盲盒活动为老师们送上祝福,这些让庆祝活动充斥着学生的温暖和敬意,也生动地诠释了“传承”的美好与意义。
2024级Ed.D. 李文禹:“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今天有幸,参与了厦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教师节座谈会,聆听了邬大光教授的讲座、别敦荣教授的致辞、刘振天教授的发言以及各位教授的感想,深受启发,回味许久,在潘先生精神的洗礼下,似乎对教师有了一点不同的感想,引用邬教授的话“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潘先生留下的“无字之书”给后世以敬仰,邬教授说“老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还要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进步”,这是教育家的精神,也是教师的情怀。从教10年的我,今年有幸来到厦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攻读博士,每一堂课都在被教授们的治学精神、教学理念所折服,促使我重新思考“何以为师”,感恩厦大、感恩厦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感谢我的导师邬老师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全体老师。
2023级硕士生安蓉:人生得意半山故,恩师教诲一生行。教师是一个平凡的称谓,却是一生不平凡的使命。以三尺讲台,带我们揽见星辰大海,以笔端芳华,开启我们求思之旅。值此教师节之际,我衷心向所有老师致以谢意,感谢老师们在我成长、求学的路上辛勤耕耘,无私播撒知识的种子。师恩如山,永铭我心。愿诸位老师生活如诗画般绚丽,阳光与温暖常伴左右。
(文字:黄婵 刘婷婷 图:叶小菲 刘婷婷 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