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先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副校长谢维和,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院长陈廷柱,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川,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应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胡建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高晓杰等领导、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研究员出席会议。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高和荣以及教育研究院领导、中心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徐进功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和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厦门大学始终秉承四种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面对新历史使命的当下,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国家级高等教育研究智库的作用。他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院友,对中心的建设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中心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潘懋元先生在线上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潘先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指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阵容强大,希望大家能为中心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他要求中心要做“第一”,而不是“唯一”,要引领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百花齐放。潘先生还发表了对高等教育学以一级学科列入交叉学科门类的看法。
校社科处处长高和荣宣读关于成立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决定。他肯定了中心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彰显厦门大学百年荣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希望中心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更上一层楼,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心主任刘振天首先感谢以顾明远先生为主任委员的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对中心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刘振天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中心成立、发展和取得的成果等情况,分析了中心在定位、研究方向和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研究内容、组织架构、活动形式、服务范围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出席会议的林建华、钟秉林、谢维和、阎光才、邬大光等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发言,大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并对破解中心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达成了共识。专家们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如何建设新时代教育智库、促进中心进一步发展、发挥好中心的智库引领作用等主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建议,要将中心智库建设与教育研究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科发展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建立并利用好数据库和案例库。大家还提出,中心应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敢于自我革命,多措并举推动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档升级,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林蕙青在讲话中对厦门大学百年华诞、大学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情祝贺,对潘先生的谋划和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她对下一步中心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委员履职尽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期望和要求:第一,要在学术研究方面始终走在前列,聚焦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问题,在凝聚全国力量,解决重大改革和实践问题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发挥好平台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第二,中心队伍建设要走在前列,要培养团队意识、开放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优化队伍结构,在立足学校、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方面谋篇布局。第三,希望高等教育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最后,她希望各位委员履职尽责,平时要对中心建设多一些关心,多提供一些资源,多提出一些建议,为中心发展再上台阶,为促进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院长别敦荣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心要担当历史使命,创新发展、主动作为,在各位专家的帮助下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智库的作用。

(文字:2020级硕士生 毕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