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二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作栩(2009-10-29)
尊敬的海峡两岸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地受本次研讨会主办方的委托,向大会致闭幕词。
十一年前,杨国赐先生就曾带领台湾高等教育学界专家、教授来厦门大学参加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多年来,两岸政治关系几经风雨,但两岸高等教育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络,汇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2003年,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学者云集台湾政治大学举办了以“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为名的大会。此后,大陆的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的政治大学、淡江大学接连承办了第二至第五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使“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日渐成为两岸高等教育学界的高规格盛会。这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有幸承办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历时1天半既紧张又活泼的报告与研讨,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93位与会代表携带了80余篇论文与报告。大家不顾鞍马劳顿,围绕会议主题――“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结合目前的现实背景和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认真研讨,对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报告了各自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发表了富有启迪的见解。
会议论文的主要议题包括1)应对金融危机,两岸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联盟研究;2)质量的管理与保障体制、政策的研究;3)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4)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技职教育等四个方面。
在“应对金融危机,两岸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联盟”的报告、讨论中,潘懋元教授对30年来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互动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揭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与制约因素,并针对两岸互动缺乏制度化、长效性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新阶段”需要构建两岸互动机制、组织协调机构等方策。亚洲大学杨国赐讲座教授分析了新世纪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迁、揭示了面临的质量失衡、资源短缺、商业化等问题,并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新阶段要促进两岸学历互认等六条建议,以扩大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长杨德广教授论述了要以当今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从海外招聘人才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等5条对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范文曜教授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高校治理方式、大学师生身份地位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展示了两岸高等教育若干方面趋同发展的特征与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接着,台北科技大学林腾蛟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秉琦教授、成功大学汤尧教授分别论述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与政策、组建跨区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人力培养新模式;政治大学吴政达教授剖析了台湾招收陆生政策对两岸教育的互利性;铭传大学张国保教授、厦门大学赵叶珠教授、辅英科技大学张可立教授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论证了:两岸高等教育资源分享、共创双赢的互补性。
在“质量的管理与保障体制、政策”的报告与讨论中,政治大学詹志禹教授分析了招生中不同甄审项目的实质影响力;华东师大韩映雄教授调查分析了博士生对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台湾师范大学王如哲教授研究了台湾大学校院研究绩效排名;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接着分析大学排行榜时代研究型大学的“两校互竟现象”,揭示了排行榜的利弊。淡江大学杨莹教授继而分析了台湾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政策与实施,对“卓越”内涵进行了反思。
在“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报告、讨论中,台北市教育大学的张佳琳教授从教育绩效责任的角度阐述了大学课程管理模式及其的三个环节与十项工作;清云科技大学姚振黎教授、嘉义大学的黄月纯教授论述了高校课程计划改革的理念与实践、非正规课程的认证政策与实施,东南大学叶明教授介绍了多伦多大学“以生为本”的教学与学习经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技职教育”的报告和讨论中,云林科技大学巫铭昌教授分析了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评鉴制度及其影响;龙华科技大学林如贞教授阐述了台湾高等技职校院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任君庆教授从制度层面上论述了校企合作。
纵观会议报告与讨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论文报告与讨论既联系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又有历史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还进行两岸的高等教育比照。内容包含了高职高专、本科和博士生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教育的国际化与两岸合作,大学评鉴与排行榜,等等。
2)研究态度严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科学方法,还有立足于大量的调查、实证作为佐证。
3)务实的研究作风。讨论密切联系海峡两岸的实际,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4)会上既有报告,又有专家回应、点评的互动。议程紧凑,秩序井然,气氛温馨、理智而又热烈。
1天半会议报告、研讨、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成功地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研究发展的预期目的。
会议即将结束。我谨代表大会感谢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和同学们的参与。感谢史秋衡教授及其领导下的会务组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和顺利进行付出的辛勤劳动。
我们期待着大家的再次相聚!祝会议代表返程一路有好心情,好风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