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刘海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项目2007年国家一般课题“科举学研究”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结题鉴定。这是该批次24项符合条件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的成果中唯一获得优秀等级的项目。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发布的《2011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情况报告》,获得优秀鉴定的成果选题新颖,研究规范,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新意。“科举学研究”以中国和东亚国家的科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从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及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科举学进行了全方位研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课题概念界定清晰,采用的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研究报告符合学术规范,结论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该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为我国的各类考试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按照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的要求,国家一般课题应出版30万字以上专著1部、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科举学研究”课题组出版了标署课题名称的3部专著,在CSSCI刊物上发表了标署课题名称的19篇论文,远远超过了相关的要求。特别是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刘海峰教授的《中国科举文化》一书,达48万字,是近年来刘海峰教授的代表性著作。项目的论文成果也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例如《“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一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科举学的教育视角》一文被《新华文摘》2009年15期转摘,另有《“策学”与科举学》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转载,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供稿人:刘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