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国际著名学者杜祖贻教授和魏维贤教授应本中心名誉主任潘懋元教授邀请来访

2004-02-20 张仕婧 点击:[]

2004年2月20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讲座教授杜祖贻先生和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世界银行科研项目负责人魏维贤教授应本中心名誉主任(高教所名誉所长)潘懋元教授邀请,访问厦大,并与师生进行了亲切座谈。两位教授在座谈会上畅谈了对于我国学术评价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通识教育,职业教育的看法。同时,他们深刻地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全球化时代下的某些忧虑,勉励大家学好中文,珍视中华传统文化,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两位教授精辟的见解也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座谈会后,潘懋元先生和两位教授还分别将自己的著作赠送给对方,并合影留念。会后,潘世墨副校长设晚宴欢迎两位教授。
杜祖贻先生主要就四个方面谈到了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面临的问题:1、学术标准问题。他认为仅以SCI、SSCI的文章的数量来衡量学术水平是不可取的。中国更需要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和突破。并且,如果中国一味求媚于西方的标准,而不谋求建立自己的标准,何时能赶上西方?2、人才问题。留学生要加强管理。留学应该多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和文化,不是像现在的“去外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情况。学术交流是应该的,但也要防止泄露国家秘密,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3、通识教育问题。杜先生认为,通识教育的“始作俑者”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东海大学。最初出现所谓的通识教育,只是西方传教士为了渗透宗教因素的权宜之计。现在香港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它应有的旨趣相去甚远。而上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提出的General Education实质上也是“读写算+一系列的古典文献”。通识教育不管怎么多样,“语文的知识、一门外语、数学和统计、逻辑推理的知识、艺术的原理的知识、体育和保健的知识等是少不了的”。4、语言的问题。杜先生批评了大陆和香港学英语的狂热。认为外语的学习占用了学子太多的时间而效果并不佳,以致于耽误了太多的研究的时间,与西方的水平相距更远。他建议学习日本的做法,让一部分人专门学习和翻译,大多数人学好和用好自己的母语。他乐观地预测了中文未来的优势。言谈之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魏先生也就中文的问题谈到了自己在南洋的体会,发出了重视传统文化的呼吁。并就自己对中国西部亲身考察的过程用生动的实例谈到了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要变革,必须提高水平,用现代的形式展现传统的魅力。

上一条:本中心硕士生游玉华作了题为“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的模型――未来1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
下一条:新闻界广泛报道“中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盛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