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厦门大学第八期博士生沙龙综述

2005-10-25 张仕婧 点击:[]

厦门大学第八期博士生沙龙综述
在厦门,金秋的晚上通常都刮着充满凉意的阵阵海风,但在10月23日夜的自钦楼三楼会议室里却是热闹非凡。师生们在欢快地讨论着一个热点话题――清华博士生王垠退学事件(见附一相关链接)。
今晚的沙龙由校研究生会主办,教育研究院协办。特邀嘉宾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我院博士生导师邬大光教授亲临指导。化学化工学院 的04级硕士研究生刘海主持,我院03级博士生林莉、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03级博士研究生欧聪杰、经济学院金融系 04级博士研究生陈智文、人文学院历史系 04级博士研究生郭九林和管理学院会计系 05级博士研究生于国旺以及各院系师生近百人参与本次沙龙。
于国旺首先发言。他认为,王垠退学事件反映了有教育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如只关注论文数 而对质量没有要求;也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如过于理想化、高傲、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不足等。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有关方面可以为博士生们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增加交流,有利于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等。
接着发言的是林莉。她侧重论述了这一现象所隐藏的问题不是当前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诸多方面的问题,如科研评价体制、学科属性问题以及学术惯例方面的问题。她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包括了19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学徒式、20世纪产生于美国的专业式以及当代的协作式。她指出,当前中国博士生教育中存在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偏重理论而忽视应用等问题。
几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们在发言中认为,国内的博士生待遇偏低,常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习和研究,应当增加相应的教育投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缺乏,以及相应平台的缺失;整体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评审的水平;关于学术打假问题;师资力量的不足等等。
邬大光教授在听取了数位博士生的发言后,在现场做了两个随机调查。发现现场同学中,支持清华博士生王垠退学的比例不足50%,低于新浪网上的比例;同时现场的同学中曾有过退学念头的比例为45%左右。邬教授就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论析。他以自己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经历为例,说明了用可比价格或者购买力来计算,国内的博士生待遇比美国的博士生好;他认为,这一事件只是清华大学的问题,而非全国教育体制的问题;这一事件应当是个人选择问题,而非教育体制上的问题。
邬大光教授的一席话激起研究生生们的不同思考,原本处在聆听状态中的同学们纷纷主动请求发言,场面显得颇为热闹。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们提出了各自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沙龙始终是友好而又秩序井然的状态下进行。
邬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博士生教育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模式;第二、他希望同学们不要走王垠的路,应当努力完成学业和研究;第三、论生活条件,国内比国外强,但在科研条件方面,国外优势十分明显,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同学,选择是不同的;第四、无论做什么层次的学习或研究,吃苦是不可避免的。
从今晚的讨论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只是开了个头,还有很多相关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钻研。沙龙虽然结束了,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还有待我们去努力解决,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之路虽然布满荆棘,但也充满希望。

附一:新浪网关于清华博士生王垠退学事件的专题报道及相关调查链接:
http://edu.sina.com.cn/focus/qinghuaPHDtuixue/
附二:校研究生会对本次博士生沙龙的文字直播链接:
http://yjsh.xmu.edu.cn/word/main.asp

2005级硕士 陈小伟

上一条:赵叶珠副教授长沙参会,论文荣获一等奖
下一条:敬请关注厦门大学2005-2006学年首场“博士沙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