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至15日,由天津市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隆重召开。这是科举学界的一大盛会,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对科举制与科举学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作为科举研究的重镇和科举学的发源地,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是本届科举大会的主办方之一,并且与会阵容强大: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博士后毛晓阳、钱建状、徐萍及博士生姜传松、车如山、刘希伟等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刘老师和张老师作大会主题发言。刘老师以《贡院――千年科举的背影》为题,从贡院的演化、贡院承载的科举文化和贡院遗存三个视角,生动展示了贡院的起源、发展、消亡及其遗存所投下的千年科举的背影。报告图文并茂,赢得与会代表阵阵掌声。张老师的报告则以《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为题,抽象出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即保存教育历史、认知考试规律和阐释考试文化。郑老师以《“考试社会”之解析――兼论科举社会的形成与影响》为报告主题,对考试的社会基础与功能、科举社会的形成及其影响和考试社会的内涵与价值取向进行了挖掘和阐发。此外,毛晓阳、钱建状、徐萍、姜传松和刘希伟也作了分论坛报告。
大会讨论热烈,精彩纷呈。师友砥砺切磋,其乐融融。际此盛会,游目骋怀,如沐春风。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世愉研究员总结道:本届大会是一次成功的、胜利的、继往开来的大会,它的对象更加广泛,研究选题别具一格,研究深度继续拓展,并且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加深科举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等。
从“险学”逐渐步入“显学”,科举学在系统化、精细化、组织化方向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据悉,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希清教授和我院刘海峰教授为负责人的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已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二级学会将于明年正式成立。届时,科举制与科举学研究将进一步被推向新的高度。
(供稿人:姜传松)
|
|
|
|
上一条:刘海峰、张亚群、郑若玲教授等参加教育史年会
下一条:潘懋元教授与史秋衡教授在上海参加系列活动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