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张彤副教授就“中国教育政策分析”问题做了一次学术报告。该报告以中国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为出发点,从公共政策领域的各种政策分析范式入手,由第三方视角剖析教育领域政策的形成、实施、修正过程。报告简要介绍了经验性政策分析工具、理性主义政策分析工具、超理性政策分析工具的利弊及其在政府政策实践中的影响,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发展都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政府的教育政策活动应把握物质条件提升、体制条件完善、社会价值观达致共识的契机,逐步采纳渐进主义政策分析范式,理性探索目标――手段之间的明确关系,实现教育政策既相对独立于经济社会政策又与之合理搭配的理想目标。报告中与会师生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术报告的观察视角不是学术工作者对某项既定政策的解读,而是探讨教育领域中政策分析工具与政策全过程结合的可能性,思考并预期中国教育政策未来演变趋势。报告着重阐述了政策过程理性化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抑制民粹影响的积极作用。
报告在中国教育改革30年之际,基于政策科学的范畴,力图解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政策领域的意义,期待政府在教育领域实现从善政到善治的转变,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也期待这一议题能引起教育专业研究者和教育政策参与者的深入思考。
撰稿人:教育经济与管理07硕 黄金淋 2008-10-13
|
|
|
|
上一条:潘懋元教授与史秋衡教授在上海参加系列活动
下一条:我院范怡红教授应邀赴瑞典、葡萄牙、荷兰、芬兰讲学与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