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中国教育报高教版以《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为题,整版刊登了潘先生带领博士生对本次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关系研究的系列学术成果,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率先提出“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关系”的问题,并以历史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对该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为理论研究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潘先生认为,针对本次金融危机,目前报刊上仅仅关注一些直接的、当前的、表层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国十条”教育拨款等,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间接的、长期的、深层的影响,以期引起学界注意和重视,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学术建议和理论指导。为此,潘懋元先生统领全局,制定提纲,带领我院博士生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的学术观点有:
博士生冯典通过比较两次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的不同政策导向,指出两次危机中高教所扮演的作用不同,本次“国十条”中对中西部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将为我国高教未来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博士生赵凤娟指出当前金融危机及我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为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提供了契机。目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走向农村。博士生周孟奎指出本次金融危机为民办教育带来发展契机。民办教育融资更有条件,也更有利于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博士生冯晓玲认为,高校可通过加强对高级金融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为广大失业者提供各种就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博士生谭诤指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心理性”、“整体性”、“区域性”、“专业性”四个特点。博士生吴滨如提出,金融危机下民办高校信贷可能会更宽松,从而成为受益者,同时资产价格的回落为民办高校大力补足教学资源、充实办学条件创造了机遇。我院访学生、牛津大学博士生喻恺分析了过去的一个多世纪西方历次经济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指出,经济危机对高教规模负面影响不大,但会导致政府削减高教经费。
出于对教育理论的深刻领悟和对外部世界变化的敏锐洞察,潘先生经常在周末学术沙龙中提出一些前沿热点问题,鼓励博士生们运用教育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借用潘先生的话,本次提出“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的议题,是 “希望作为引玉之砖,借此引起关注,引发更多的讨论。”
|
|
|
|
上一条:“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与挖掘”的沙龙活动
下一条:日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做“课程改革理论与日本实践――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学术报告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