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李弘祺教授作教育史学术报告

2009-07-01 张仕婧 点击:[]

2009年7月1日上午,台湾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讲座教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及城市学院荣休教授李弘祺先生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最近西方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刘海峰院长主持,张亚群教授、王洪才教授、郑若玲教授以及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李教授所编的《中国教育史英文著作评介》中文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于2005年出版。全书收集了二十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教育书籍的书评论文。主编李弘祺教授写的导论,将近三万字。既可作为阅读《评介》中论文的背景知识,又可帮助读者把握近三、四十年来英语世界对中国教育、思想的了解。报告围绕书中的“导论:英文有关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述”这一部分展开,介绍了导论中的引言、教育制度史研究和教育思想史研究的内容。
首先是引言部分,李教授提出了六点中国教育的特色,包括儒家经典的巨大影响力、科举与治术密不可分的关系、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治学乐趣、科举中折射出来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对道德教育的过分强调和教育思想的多源流等。报告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制度史研究。李教授将不同时期的域外学者们对科举制和社会流动之关系的阐释进行了梳理。着重辨析了何炳棣、郝若贝(Robert M. Hartwell)、杜希德(Denis Twitchett)、韩明士(Robert Hyme)、贾志扬、刘子健、戴仁柱(Richard Davis)、鲍弼德(Peter Bol)等对家族、社会流动等方面的研究。近30年来,西方对科举考试制度的社会效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宋代家族在地方上所扮演的角色,用历史的眼光来处理方志上有关家族以及登科录材料。对地方家族的研究,主要由人类学家开始,像研究中国南方的英国人类学家Maurice Freedman等人。DenisTwitchett、郝若贝(Robert M. Hartwell)受其影响,认为何炳棣只注意到个别考生的父系前三代人的家庭背景,这样不足以确定他的出身,应该从“家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韩明士(Hymes)用江西的抚州来讨论社会流动,开启了创造性利用地方志材料的大门。报告第三部分介绍了教育思想史研究。李教授列举了学者Sara Queen、Debary(狄培玲)、Hoyt Tillman(田浩)、陈荣捷等在佛教、道学、新儒学和书院等方面所持的观点。报告中还穿插了一些西方学术界的趣闻轶事、台湾方言文法的演变、古代岳麓书院的演讲等小故事,李教授用他风趣幽默的讲演风格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在提问环节,李教授就“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三地中国史研究现状和三地学术环境差异、学生差异”和“西方对中国史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报告的最后,刘院长做了总结。刘院长首先感谢李教授远道而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今天的报告风格和周一的南强讲座大不相同,今天的报告提纲挈领,酣畅淋漓,是一场写意式的轻松对话。且报告的内容融汇古今,东西合璧,这也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李教授是我院的好朋友、老朋友,师生们都期待今后有机会再度听到李教授的精彩演讲。

上一条:台湾交通大学李弘祺教授应邀作南强学术讲座
下一条:南强讲座演讲者李弘祺教授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