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上午,应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邀请,邬大光教授为该校师生做了题为“关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前举行了简短的受聘仪式,聘请邬教授为客座教授。
邬大光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若干基本命题进行了精辟解读,认为源于不同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有不同的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黑洞”,既是研究的“黑洞”,也是实践的“黑洞”。他提出从大学使命,即培养人才的角度来把握高等教育质量。接着,他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部分数据,认为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沿袭历史的一种惯性,创新意识比较缺乏,仅仅处于应付状态。从部分改革措施和教学理念来看,真正的高校教学改革应该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公办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制度障碍较大,而民办院校则有很大的空间。在报告的尾声,他提出,教师的良心、责任感的增强都会促进质量的提高,尤其对中南分校而言,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要有相应的制度与之配套,这也将是一个持续的探索过程。邬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翔实,脉络清晰,思路开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下午,应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邀请,邬大光教授做了题为“对大学属性和本质的再认识”的喻园讲坛讲座,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邬教授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谈起,围绕为什么对大学属性和本质进行再认识、大学属性和本质的特点、对大学属性和本质的误读以及对大学属性和本质的追问四部分内容展开。他认为现代大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与传统大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每出现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是高等教育属性和本质的一种变化,都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当前对此误读甚多,如认为大学的属性和本质是唯一和固定不变的;误用高等教育的属性和本质涵盖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误将西方历史上对大学属性和本质的理解作为今天唯一的理解;误将基于教师话语中的大学理解为当下大学的属性和本质以及对于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产生的误读等。当今大学的形态变化不再受民族国家和科学知识的控制,已经演变出了无数种形态,当然,其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邬教授的演讲思路清晰,高屋建瓴,旁征博引,见解深邃。报告结束后,师生们与邬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此次喻园讲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应强院长主持。
高燕 撰稿
|
|
|
|
上一条:潘懋元教授率领博士生前往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参观考察
下一条:潘懋元教授率领博士生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