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上午,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黄福涛教授在我院做了题为《若干发达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潘懋元教授、谢作栩教授、杨广云副院长等师生60余人参加。
黄福涛教授主要选取了欧洲、美国和日本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变化来阐释发达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在欧洲高校课程的变革介绍中,他首先介绍了欧洲高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构造,然后分析了欧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详细列举了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如高校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术和专业要求,课程编制和开发更加关注社会所需的能力,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侧重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课程信息提供更加明确。黄教授还对学术和专业要求、能力、学科能力等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介绍了欧洲目前已确定的九大学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欧洲对学科所需能力调查基础上形成的需求指标,最后讲解了欧洲高校课程编制的过程以及课程质量的保障,得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或学习结果为主导来编制课程的结论。
黄教授主要从美国高校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变化来分析了美国高校的课程变化。美国的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ACU)每10年对通识教育进行一次调研,黄教授详细介绍了AACU最近一次调研的结果,如美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间联系在加强;改善大一教育;共同学习成果的实施;通识教育课程与主修相结合;大部分院校采取指定选修及其他学习方式来实施通识教育等。
在介绍日本大学课程变化时,黄教授指出日本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日本教养教育课程的变化主要是教养教育课程逐渐成为大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成为高中教育课程与大学教育课程的桥梁。2007年日本提出本科课程改革设想,提出了学士力。黄教授还详细讲解并例举了在大学课程改革中,学术人员、经济界、产业界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最后他还介绍并分析了文部省对院校调查的结果。
黄教授不仅从理论上深入剖析了欧洲、美国、日本的高校课程改革与变化,还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课程开发受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学校教学从传授知识到重视能力和技能培养、从教师中心到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入口选拔到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结论。
在黄福涛教授精彩报告之后,我院师生就美国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改革中的关系、通识课程与主辅修的关系、日本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日本课程的评价内容等问题与黄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