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王洪才教授做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

2010-03-03 张仕婧 点击:[]

3月1日上午学术例会上,王洪才教授作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报告》的学术报告。本次例会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潘先生、杨副院长、谢作栩教授、武毅英教授、范怡红教授、黄建如老师、赵叶珠老师、张彤老师、乔连全老师、陈兴德老师以及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例会。
王教授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汇报了近一年来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分八部分,包括前言、改革动因、实验目的、研究假设、改革目标、改革过程、总评和后续研究。王教授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出发点,用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课做实验,验证不同类型课程能否推行活动课教学、能否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王教授不仅提出了严谨的假设,还总结了改革需要消除的误解。在改革目标中,王教授提出了要正视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接人待物能力为基础,以形成批判分析能力为重点,以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为灵魂,形成具有基本动手能力的总目标,对师生的要求和挑战。
接下来是改革过程。王教授以硕士生的三门课为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诊断、教学方法、训练过程、作业及评价、实验总结与反思、反馈与回应几方面,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教学改革过程。通过试验王教授得出实验结果:“知识从传授型到行动型是可能的”。同时也提出了问题与思考,最后王教授提出了后续研究。王教授不仅从实际行动中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还从理论上深入剖析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王教授对教学改革深入的剖析及提出的犀利的问题,使我们领略了科研的魅力。王教授对科学的执着和激情使我们受到感染、提出的问题引导我们深思。
报告结束后,先生、范怡红老师、张彤老师以及一些同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王教授的试验得到先生和师生们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先生还预示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将是少部分往精英型方面发展、大量的要往应用型方面发展。先生认为做好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肯定是我们高等教育学要承担的社会任务,王教授的实验意义重大。
整个报告过程和先生的点评补充都非常形象生动,要言不烦,令在场的师生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上一条:教育研究院教育史研究所召开首次会议
下一条:教育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