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香港大学Gerard A.Postiglione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2010-04-15 张仕婧 点击:[]

2010年4月13日,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专门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结束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港方主任Gerard A.Postiglione(白杰瑞)教授应邀作‘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ssessing past Experience and Future Prospects’(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经验反思与未来展望)的中英双语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方主任林金辉教授主持。我院潘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王洪才教授、杨广云副教授、乔连全博士、徐岚博士等及部分硕博士生听取了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正式开始前,林金辉教授简要介绍了白杰瑞教授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白杰瑞教授担任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Wah Ching Center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主任以来与我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历程。白杰瑞教授的报告包括八个部分: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六项考察(Starting:Six Observations)、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可持续性(Sustainable)、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三个问题(Three Problems)、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变革的两大原因(Two Reasons for Changing)、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四个未来趋势(Four Future Trends)、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其他方面(Other Aspects)、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五点总结(Five Conclusions)和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对中国的特别观照(Special Points for China)。在指出国家的高等教育的边界更加开放和高等教育的跨境合作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白教授考察了当下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六个方面,跨境合作的起源、对跨境合作的推动源于看似矛盾的动机、合作关系应该有益于所有利益相关者,但利益分配却并不一定要完全均等、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机制都可以促发国际合作、跨境合作不是解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灵丹妙药。尽管很多人认为如此、跨境合作常常作为一种“西学东渐”的策略而被尝试,因此,我们要理性对待跨境合作的有限功能。在考察了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六项要素后,白教授举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可持续性增长将依赖于对预想收益的明确论证,这种预想收益的明确化在香港大学与伦敦金融学院、哥伦比亚大学MBA联合中心表现明显。预期收益牵涉到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三个问题:第一,至今对发起此类合作项目的关注仍多于对实际收益的验证,关注所及、产出、结果混杂;第二,跨境合作项目取得了收益,但并不总是按照既定路线发展,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合作双方在参与之初时的期望;第三,高等教育跨境合作最初只局限于在顶级大学,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在亚洲和西方,越来越多的二流、三流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建立国际合作。白教授认为这三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合作双方都认为合作能增强双方的竞争力水平,二是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降低了机构间的合作成本,他特别提到了资讯科技对于缩小高等教育跨境合作成本的积极作用,比如Skype的多人视频会议,以及他指导的一个学生的选题“高等教育与全球变暖问题”的价值等。据此,白教授指出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将出现四个趋势:第一,改善交流的基础设施与低成本平面技术(虚拟大学、营利性大学、网络科技等);第二,随着跨境合作激增,更多的机构和组织将牵涉其中;第三,跨境合作的目的与类型亦将多元化(长期的、短期的;学历的、非学历的);第四,此前亚洲与西方大学间的主流合作模式仍将继续发展,但亚洲内部各大学间的合作也将增加,但亚洲的高等教育合作没有亚洲的经济合作那么强烈和有效。同时,顶级大学及其校长已经认识到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他特别提到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一句话:“大学生交换比购进150架空客更重要。”而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提到的观点,“大学前所未有的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工具”也引起了白教授的关注。在此基础上,白教授总结了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基本情况:合作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利益驱动、参与者正面临不断的困难,合作各方的力量日趋平衡、合作提供一系列收益,尽管可能还有一些局限、应该鼓励跨境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这会帮助他们确保成功。既然亚洲与欧洲的合作已经运行良好,亚洲与亚洲的合作亦在有效推进,但这些跨境合作的经验和教训能对中国大力推进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些什么样的借鉴呢?白教授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并没有减弱中国学生求学海外的留学浪潮、世界顶级大学并未在中国开办分校、在中国设立分校的国外大学大部分是利益驱动、亟需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对外国资本吸引乏力,主要是因为缺乏质量测评标准,需要政府监管。为此,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验,注意在共同资助项目的目标上存在的分歧、合作伙伴间协作层次较低、课程结构不合理、地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西部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失衡问题,这些地区每年获得的中外合作项目太少。另外,中国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还应考虑另外几个问题:当下大多数合作者是OECD英语国家,原有的教育援助已变为教育服务贸易、外国大学没有向中国派遣自己的学者,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大部分合作项目为学士学位,很少为研究生学位,包括1+2、2+2、2+3等。中国应输出更多的教育资源到国外,到2010年,国外大概有500所孔子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自主权(Educational Sovereignty)的问题。
白杰瑞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深思,在提问环节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09级博士生 冯用军

上一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贺信
下一条:春访懋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