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周序老师作“一个旁观者眼中的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3-04-19 张仕婧 点击:[]

2013年4日15日,我院周序老师为全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旁观者眼中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报告。他用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给大家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报告由我院副院长史秋衡教授主持,潘懋元先生、郑若玲老师、武毅英老师、范怡红老师、连进军老师、吴薇老师、郭建鹏老师和洪志忠老师等我院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周序老师将自己视作比较教育研究的“旁观者”,由此首先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三个困惑:究竟是谁和谁的比较;在多大程度上的比较;如何比较。针对如何解决困惑,周序老师介绍了由王长纯教授提出,并被比较教育研究学界普遍认同的“和而不同”理论,再进一步根据丰富的文献阐发了“和而不同”的意义及中国“尚和去同”的文化取向。接着,对于“和而不同”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与不同的关系、现实尴尬――追随西方话语体系,周序老师一一作了解读。针对目前“和而不同”在比较教育学界难以实现的原因,周序老师提出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观点。他认为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文化殖民导致学者在向西方借鉴政策、法规等的过程中,对于政策与西方环境的切合度及引入中国后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缺少分析,普遍表现出“拿来主义”的倾向;二是文化屏障日渐成为比较教育学者研究中的一大障碍,导致研究仅从表面入手,缺乏对于深层次的共性规律的考量。最后,周序老师对如何实现“和而不同”提出了以下观点:在向西方寻求借鉴的过程中,首先,应思考西方的方案在我国文化环境中是否适用,是否会水土不服,及如果出现如上问题该如何取舍;其次,学者应提高文化自觉,深入钻研中国文化,为比较借鉴提供坚实基础,只有在掌握中外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合理的比较,才能最终使“和而不同”落到实处。
在自由讨论的环节中,众多老师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疑问,气氛异常热烈,掀起了又一轮高潮。连进军老师、郑若玲老师、洪志忠老师、吴薇老师、史秋衡老师、郭建鹏老师和范怡红老师等纷纷就自己的疑问和深切感受与周老师进行了互动,最后潘先生对于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比较研究的三个阶段当中,周序老师将“和而不同”应作为第一阶段“借鉴”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关照阐释得十分到位,并对富有深度的报告内容、生动有趣的报告语言表达了赞赏与肯定。
2012硕 陈馨 供稿

上一条:南洋学院创办者鲁加升为我院师生做民办教育学术讲座
下一条:我院博士生范哗作关于“乡、会试筵宴与传胪谢恩”的学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