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2012级博士生调研团赴上海调研系列报道之四――潘懋元先生为上海师范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

2013-06-06 张仕婧 点击:[]

2013年6月5日上午,潘懋元先生应上海师范大学邀请,在上海师大徐汇校区会议中心5号厅作了题为《两条规律与“认知理性”》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系主任高耀明教授主持,该院部分教师和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潘先生的报告。别敦荣副院长、2012级博士生调研团全体成员以及上海电机学院的教师代表列席了报告会。
潘先生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老当益壮,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思维缜密、表达流畅,整个报告一气呵成,尽显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创立者的精神和风采。他从两个月前杨德广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组织的一场关于“高等教育适应论”的讨论谈起,深刻阐述了教育“两条基本规律”的几层含义。潘先生指出,规律中的“相互关系”在活动上是“相互适应”,包括“受制约”与“起作用”两个方面,并非简单地被动适应。内部关系规律要受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外部关系规律要通过内部关系规律才能起作用。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严格区分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主动适应是指对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物要尽力发挥其作用,对错误的、消极的、违反科学发展观的事物要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其影响;被动适应是指不加判断、选择地盲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中的“适应”应该是主动适应、相互适应,不能只取“适应”一词的“受制约”方面,断章取义地以“限制”来代替“相互适应”。
其次,潘先生从教育史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潮之争来探讨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性视角”的局限性。通过对教育史上两种思潮的追溯与回顾,潘先生指出,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当并存融合。片面提倡为学术而学术的所谓“理性的视角”,是思想的倒退;不顾现实的社会,缩回象牙塔中,是历史的倒退。在方法论上,两条教育基本规律统合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发扬人的主体性、面对社会的现实性,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性视角”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对立起来,实际上是非此则彼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报告会上,潘先生与在场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部分老师与研究生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互动交流。潘先生的报告有理有据、逻辑严谨,结论令人信服;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表现出学者的真品性。与会师生无不为潘先生富于智慧的思想所折服,为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报告会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前校长杨德广教授等热情地接待了潘先生,他们真诚地祝愿潘先生健康快乐,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再立新功。

(供稿人:李家新、黄真金)

上一条:周洪宇教授访问我院并作厦大高教讲座
下一条:2012级博士生调研团赴上海调研系列报道之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电机学院成功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