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厦门大学南光路一号

邮箱:xmdxgjzx@xmu.edu.cn

电话:0592-2187552

传真:0592-2189065

学术快讯

我院联合主办“首届中华书院教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书院学会年会”

2016-12-08 张仕婧 点击:[]

2016125日,由中国书院学会、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筼筜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华书院教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书院学会年会”在厦门筼筜书院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近百位书院方面的专家学者、山长,收录了海峡两岸学者提交的50篇论文。与会者围绕“文以化人、文以载道:中华书院教育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教育研究院张亚群教授、覃红霞副教授、陈兴德副教授,外文学院日语系主任吴光辉教授,以及众多厦大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由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校友)李兵担任主持人,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厦门筼筜书院创院理事长、山长王维生,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原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世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侨(台)工委副主任、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闽学研究会顾问、原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分别作了精彩致辞。

在上午的主题发言阶段,由本院教育史研究所所长张亚群教授担任大会主持人,刘海峰教授作了题为《关于<书院学概论>的构想》的报告,表示随着大陆书院修复热、新办书院热的兴起和书院之名的广泛运用,书院研究逐渐走向繁荣。他指出,多年前,已有学者提出“中国书院学”的概念或将书院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主张,但至今尚无《书院学》方面的著作。他参考已经出版的个人专著《科举学导论》,阐述了关于《书院学概论》的构想,并列出了各章标题,以及第一章各小节的结构安排。在下午的分组研讨阶段,覃红霞副教授作了题为《自治模式的差异抑或优劣之别——中国书院与中世纪大学之比较》的报告,不仅指出书院是中国古代与官学教育制度相区别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还对中国书院缺乏自治或自治程度不如西方中世纪大学这一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两者的自治都是初级而感性的,都依附于政治权利的变化与特性,只存在模式上的差异,而不是优劣之别。陈兴德副教授作了题为《妥协中的坚守——无锡国专与中国传统书院文明赓续》的报告,考察了在“民国书院复兴运动”背景下,唐文治与无锡国专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并且通过对无锡国专、复性书院、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无锡国专办学成功的原因,以及唐文治“仁”、“智”、“勇”的君子人格。外文学院吴光辉教授作了题为《“世界史”视野下的书院、书院文化、书院精神》的论文报告。

在两岸山长论坛阶段,由湖南大学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教授担任主持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筼筜书院山长王维生、台湾咸临书院山长兼中华奉元学会理事长刘君祖、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兼孔子协会理事长孔维勤、山东万松浦书院常务院长田连谟、北京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共同探讨了当代书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在闭幕式上,刘海峰教授的总结发言将论坛推向高潮。他指出,本次会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汇聚了两岸代表性的书院学者和书院山长,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书院论坛,进而引用唐代宰相、诗人张说在《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中的诗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来形容书院和本次论坛的特点,同时阐述了当今书院的建设格局及其作为读经之地的重要功用,并提出了书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期望和建议,还对书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发言词情并茂,精彩纷呈,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并受到了高度赞赏。

(刘亮供稿)

上一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来我院作讲座
下一条:我院师生出席第十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育史研究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