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老师到访我中心,为我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办好高等教育只有一个标准吗?”的讲座。本次报告由刘海峰教授主持,郑冰冰书记、傅伯奇副书记、郑若玲教授、郭建鹏教授、陈兴德副教授、陈斌助理教授、刘梦今助理教授,以及我中心硕博士学生共计70余人参与了本次学习报告。

报告伊始,程方平教授提出了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目前学界倾向于用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但程教授认为,不应将大学评价的标准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回顾“五四”运动之后著名学者对教育发展的观点,即使是如蔡元培、胡适等西学背景深厚的学者,也纷纷坚持要将西方学术观点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去办教育。其次,程教授对办好高等教育只有一个观点的论断提出质疑。程教授认为,诸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基于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卓越之处。将办好高等教育的标准限定为一个,会限制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接着,程教授进一步对科学标准和科学范式进行探讨。程教授指出,中国近代以后全盘接受西方对于科学和学科的划分和定义,摒弃了我国传统的学科体系。但实际上科学不只有一个标准、一个范式,办好高等教育的标准,应该包括科学标准、哲学标准、经验标准。只从一个标准、一个科学范式去探究,很可能会与真理渐行渐远。程教授还认为,不能把科学精神、普世价值等同于西方价值,普世价值中也包含中国价值,真正应该借鉴和发扬的是对于科学和真理探究的精神。最后,程教授借俄罗斯发展高等教育坚持本国特色和教会主办的金陵女子大学吸收中国本土经验办学的例子,指出高等教育想融入世界就必须要有本土经验,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
程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内容详实,发人深思。大家纷纷就“科举制度对普世价值的贡献”、“探究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恰逢其时,还是为时过早?”“如何评价第五轮学科评估标准成熟?”等问题进行提问和探讨。程教授也耐心倾听,并予以回应。报告最后,刘海峰教授对程方平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报告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人:2017级硕士生 韦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