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赴欧高教考察报告会
10月31日早上,我院赴欧高教考察团成员在嘉三220举行报告会,全院师生聆听了此
次报告会。
赖铮博士生简要介绍了“UNIQUAL 2005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涉及欧洲各国高校学分转换系统,加强高校自身的质量保证,实行质量控制系统,并使之成
为制度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成为 一个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做为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举行了《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创始人》(英文版)的首发仪式,该书由挪威科技大学教授Arild Tjeldovll在我院做访问学者期间就开始着手准备、历经两年精心写成的。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外国高等教育学界增进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了解,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让更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国高教事业有更加客观的了解。赖铮提出“中国精英如何与世界对话”供全院师生思考,并以切身的感受希望广大师生的外语水平能够满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
吴薇硕士生向大家展示了会议聚焦、先生风采等富有纪念意义的图片。会议聚焦集中展
现了我院师生在研讨会中的出色表现;先生风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潘先生的精彩报告、为与会代表签名赠书等。还展示了荷兰莱顿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两所世界一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创建于1575年,迄今仍完好地保留着中世纪的遗风。还展示了莱顿大学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国际交流办公楼和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学术部大楼。
谢作栩副院长总结了近年来我院对外交流的情况,这次高教考察团大规模的出国考察,标志着我院对外交流从零星的交流走向建立稳定持续的交流,这将为我院师生的国际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杨广云副院长介绍了。“博洛尼亚进程”。这是近30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在2010年以前实现欧洲高教一体化,同时扩大与欧洲外国家的联系。
黄建如副教授从哲学的高度介绍了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马克思故居展览馆,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
武毅英教授以自身的感受指出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组织水平很高“松散而不凌乱,简约而不简单”。
王洪才教授以《国际化的境遇――讲述一个普通教师的旅欧随想》为题,畅谈旅欧收获。
肖海涛博士后在旅欧途中做了多首诗歌,选取了几首在报告会上朗诵,供大家欣赏。
潘先生指出这次欧洲六国之行是我院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活动,认识了很多高教界的朋友,为教育研究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会的12名代表中,10名代表都用英语做报告,体现了我院师生的水平。通过实地参观,加深了对欧洲高等教育的了解,使我院师生大开眼界。刘院长称赞潘先生带团赴欧考察可与2000年前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相比。
报告会不仅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学术成就,还以切身的感受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各位师生多才多艺的表现让广大同学大开眼界。
教育研究院 陈钱敏
|
|
|
|
Previous:乘势而上,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Next:诗情画意各有千秋,谈笑风生尽显学术风流――我院赴欧高教考察团学术报告实况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