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质量下降了吗
――先生沙龙侧记
12月16日,厦门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在潘先生家的沙龙上气氛却异常热烈,一场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质量是否下降?”的讨论正在激烈的展开。
围绕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是否导致了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论题,大家从高校合并、高效扩招、教育资源(办学条件等)、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师生比、学生来源素质、学生(学习动力、态度、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思想道德水准)、大学生就业难、中外比较、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社会综合反应、用人单位的评价以及教育的决策体制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中矛来盾挡、针尖麦芒、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或阐述、或论辩、或追问、或反诘,慷慨陈词与口若悬河相立、孤军奋战与众星捧月并存、幽默诙谐与理性思辨共生,高潮此起彼伏、笑声不断,争论之激烈大大超过了以前关于“孟母堂是否应该取缔?”和“国学潮”等的沙龙讨论。潘先生在静听中,或颔首、或微笑、或沉思、或点拨。最后潘先生阐述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见解:“对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与非、上升与下降。扩招以后,最重要的是师资问题;总的说来,教育资源是跟不上扩招的发展的,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师数量成问题,由原来的1:6/7/8到现在的1:18/20,甚至更多;经费也是一个大问题,从近几年的经费投入总量看是增多了,但是人均经费确实大大减少了;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较差,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教育质量也有提高的方面,譬如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知识面及国际视野等方面就比以前大学生明显地提高了;看问题要着重从大的趋势看,要辩证地看,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潘先生在谈到新建本科院校时说:“这是正确的战略,错误的策略;目标是正确的,但所制定的一些相关制度、政策是不适当的,并且相关制度、政策不配套,人为因素多、干预过多等”。在谈到如何对待教育改革时,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有大发展的,虽然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是较大、较严重的问题,但这些是改革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要像邓小平所说得那样‘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教训;同时要不断完善我们重大教育政策的决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的制度,不断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沙龙持续到晚上10点10分,同学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先生家。
在回来的中巴上,第一次参加先生沙龙的06硕的几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沙龙真好!”
(06博 董立平供稿 )
|
|
|
|
Previous:教育部袁振国副司长一行听取了我中心的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Next:博硕经验交流,传经送宝送情谊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