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4日―5日潘懋元教授参加了由湖南大学举办的“大学职能体系发展与高等教育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岳麓书院的明伦堂进行,这是一次人数较少,层次很高的学术会议。与会代表有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等国家领导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专家、学者。潘懋元教授在会议上作了关于高等教育功能、高等学校职能以及重点大学和示范性高职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重要的报告。将功能和职能作了清晰的界定,并进一步强调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指出大学的文化性是大学固有的非本质属性。在重点大学和示范性高职方面,潘懋元教授指出它们应该发挥引领作用,不但引领高等学校的发展,而且要充分地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等。潘懋元教授的演讲声音宏亮、充满激情,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深入浅出,许多观点引起与会代表产生强烈共鸣。这是一次学术性强的精彩报告。
刘海峰教授也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他介绍了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上如韩愈、蔡元培等著名大学校长的产生和他们的理念,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大学应如何发展,并指出大学的发展与国家政府的控制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永恒的,他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了当今为什么产生不了像古代近现代那样著名的大学校长的原因和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等。演讲别具一格、观点新颖,引起掌声一片。
谢作栩教授在讨论会上作了重要的实证性报告。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论述了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高校录取、入读专业等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城乡之间、干部和工人之间存在着入学机会的不均等,在专业入读上干部子女入读热门专业明显高于工人和农民子女,农民子女入读热门专业要付出更高的实际录取分数等。认为入学机会的不均等是客观必然的,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对改变这种不均等将起到一定作用。这份报告被与会代表称为“唯一的一份实证性研究报告”,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教育研究院06级博士生:闫飞龙)
|
|
|
|
Previous:刘海峰教授在岳麓书院主讲科举学
Next:06博士生董立平、姜传松作学术例会报告
【C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