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Address: No. 422 South Siming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Email: xmdxgjzx@xmu.edu.cn

Phone: 0592-2187552

Fax: 0592-2189065

Academic News

Home >> News&Events >> Academic News >> Content

王洪才教授参加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

2008-01-15 张仕婧 Clicks:[]

1月2号到6号,王洪才教授赴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参加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会代表60余位,提交论文46篇,其中杨德广、刘献君、谢安邦、黄福涛等23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
在开幕式上,东道主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作大会致辞并对东亚学团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介绍,他在阐述了东亚学团的治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他的新的办学设想:创办教育产业园区!
开幕式之后,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德广教授首先作了《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的报告。杨教授认为,经过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实现了八大转变,即:从国有化办学体制一主到多元的转变、从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领导体制转变、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向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转变、从单一的投资机制向多渠道投资转变、从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从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制度转向面向市场的就业制度、从封闭的、本土化教育向开放的、国际化的教育转变、从大学办社会的后勤管理向社会办大学后勤管理体制转变。黄福涛教授做了《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本科教育的质量保证――比较的视角》报告,他区分了三种主要的质量模式:美国是法人主导型模式,法国是政府主导型模式,英国是院校主导型模式,日本是中央政府和院校相结合的混合体制,而德国则是地方政府和院校相结合的混合体制。谢安邦教授作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回顾》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博士生招生量高达5.6万,多于美国的4.5-5万。刘献君教授作了《努力将中国院校研究推向新阶段》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刘教授分析了当前院校研究存在着“研究问题偏大、研究资料偏缺、研究理论偏多、研究方法偏乱”等问题,为此,刘教授提出了建立分析数据库、加强研究机构的整合,把研究机构纳入学校体系的建议。
在此次年会上,王老师主要做了题为《理论与实践互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的大会发言。王老师认为,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30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恢复发展期(1977-1985)、改革发展期(1985-1993)、调整发展期(1993-1999)、跨越发展期(1999-2007),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一定的标志事件相连接,如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与此基本吻合,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高等教育学科化时期、与经济体制改革主动相适应时期、多学科渗入高等教育研究时期和院校研究兴盛时期。这个阶段划分方式充分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出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轨迹和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逻辑。会上王老师还回答有关专家的提问并指出理论是在对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规律,回应了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质难。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召开常务理事会,王老师代表厦门大学参加了常务理事会。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三项决议:一,审批并通过了新增的8名理事;二,通报了学会经费开支状况;三,确定2008年学会议题和承办单位,会议决定2008年学术年会由三峡大学主办,时间定在10月23-26日,研讨主题初步确定为“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改革30年回顾”。

Previous:台湾师范大学彭森明讲座教授来访及受聘为项目顾问
Next:张亚群教授承担的中华教育园项目喜结硕果

Close